第93章(第3/4页)

只是曲池总不肯回来,好在他隔三差五给曲夫人来信,说些钱塘的尘世烟火,湖光山色,附上铺子的账簿收支,倒也没有在钱塘荒唐度日。

曲夫人转念一想,他这一年间长居钱塘,或是结交了什么知心好友,有了什么机遇,年轻人莽撞,在外总要有人照应一二,以防意外,故而修书二封,一封给了曲池,一封送到了钱塘守备府。

曲池收到书信,捏了捏眉心。

追妻路漫漫,坎坷倒是不少,他这一年,心思只放在甜酿上面,已经把能想的招数都想出来了。

曲夫人有个早年相熟的朋友,是如今钱塘守备郑大人的发妻,郑大人好些年前驻在镇江,后来又升往宁国守备,一年前郑大人升任钱塘府,守备夫人几个月前也追随丈夫来了钱塘。

守备夫人娘家姓杨,这杨夫人虽是女子,却说话直爽,为人仗义,有一份侠肝义胆,是个女中豪杰,曲夫人早年因夫族和她结识,两人虽然见面甚少,但每年都有两三封书信往来,杨夫人虽然识字不多,书信都是身边的婢女所回,回信里都是平常俚语,但和文绉绉的曲夫人却志气相投,算是莫逆之交。

如今杨夫人也在钱塘,曲夫人让曲池执着自己的名帖去拜会杨夫人,也是想杨夫人照拂下幼弟。

杨夫人去年嫁了独女,比丈夫晚到钱塘,这些日子都忙着整理家事,她亦收到了曲夫人的来信,听门房说是曲夫人的胞弟来访,也是极欢喜的迎进来,她十年前在盛泽郭家见过曲池一面,早已忘了模样,如今见堂下站着位极高大英俊的年轻人,漂亮的桃花眼,倒是和曲夫人截然不一样的相貌,也禁不住拊掌大笑:“十年未见,杨姨都忘记你模样了,还想着是十年前那个小萝卜头,令姐还在信里担忧你,我瞧着也没啥可担忧的,看着好得很。”

她左右打量曲池,不住点头笑:“你姐姐啊,就是心性儿有些过强了,什么都想的多。”

杨夫人半点没有架子,为人极好,曲池坐在下首,被她一通笑话,旁的婢子也是笑吟吟跟着主母打量自己,也不好意思摸摸鼻子:“夫人笑话曲池了。”

曲池认清了郑府的门,陪着用了顿午膳,杨夫人爱热闹,爱朋友,爱聚会宴饮,也喜欢和年轻人多说说话,家中又清净,再三叮嘱曲池:“往后多来杨姨这坐坐,我去和你姐姐说,有我在呢,事事都照应着,让她安心。”

曲池笑得有些勉强,此后偶尔也往郑府去少坐。

钱塘那样大,偏偏只有一个西湖,杨夫人膝下再无儿女,又是诙谐活泼的性子,每日早上送守备大人去公廨,无事就爱带着左右两个婢女,往繁华热闹处钻,游山玩水,近来天热,杨夫人尤爱去西湖泛游。

这就看到湖边一棵垂柳下,穿着青绉纱的年轻人,搬个小杌子,坐在湖边钓鳌虾。

“曲池。”杨夫人在马车内招手。

“杨夫人。”曲池不防在此处见到夫人,上前在车旁作揖,“甚巧,居然在此处见到夫人。”

“你倒有闲情逸致。”杨夫人笑道,见湖边搁着那一杆鱼竿,起了兴头,自己跳下马车,往湖边去:“你坐此处做什么?”

曲池就陪着杨夫人站在湖畔说些闲话,不过半晌,铺子里出来个轻白衫、窃蓝长裙的年轻女子,身姿窈窕,拎着一只陶罐袅袅走来。

曲池留着一分心神,知道甜酿手中的陶罐,装的是她亲手做的,在水井里浸得冰凉的酸梅汤,正是给他送的。

他如常和杨夫人说着话,眼睛瞟过甜酿,眼里是一闪而过的急切,却没有动作。

甜酿也瞧见曲池身边站着人,是个四旬开外的贵夫人,容貌生得普通,一双浓眉很是英气,嗓音略亮,笑声清亮,像是个极开朗敞亮的人。

她知道曲池已瞧见她,却没有动作,仍和那夫人一言一语说着笑,顿住脚步,将陶罐搁在小杌子水边,也不上前,就隔着几步,朝着说话的两人点了点头,算是致礼,转身回了香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