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此诗,就叫《求风》……(第2/4页)

他手下只有一百二十个军士,其中许多满腹肥肠,比起军士,更像个拿勺子的厨子。指望他们上山后以一敌三,还不如指望金竹寨的土匪们误食一锅毒蘑菇,自己送走自己。

不知不觉,霞光消失了。

清凉如水的月光透过窗纱,洒满平滑光亮的砖面。夜风送来遥远的虫鸣,如烟如雾,消融在微凉的春夜里。

李鹜的影子投在桌上,挡住了地图上其中一处标识,直到这时,他才醒悟到夜‘色’已深。

半日苦思,他依然没想到什么好方法。

如果真这么容易解决,王文中也不会把这任务交给他了。

狗娘养的王文中,看他不顺眼就直说,前脚赏他百户之职,后脚就交给他棘手任务。

一百个外强中干的兵油子,怎么对付三百多个拾荒大师?

就算有他这个拾荒王中王,也不成!

李鹜心烦意‘乱’,仰头栽向身后的靠背。

算了算了,花样再多,不也是匪来雕儿砍,官来雀儿挡,他在一旁见机拾荒,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么?

沈呆瓜的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火来了,要怎么……

李鹜一滞,猛地从椅子上坐直了身体。

水?火?

他忽然翻找起桌上厚厚的一叠剿匪策。

他记得见到过类似的……在哪儿来着……

终于,他拿着一张写着短短数百字的纸张停了下来。

“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曾听一学识渊博,精通谋略之人谈起天燕二十四年的那场匪患。当时的剿匪主将是昭武将军卜江,他花费两万余人的代价才取下只有三千人的鹿山匪寨。当时朝廷百官皆议不易,此人却认为卜江舍近求远,本末倒置,为了招安悍匪邀功,所以才以己方军士的‘性’命换来一场表面风光的惨胜。”

“如果是他,会借一场东风,一劳永逸地解决鹿山匪患。”

电光石火间,一道灵光划破李鹜混沌的脑海。

他扑到桌上,仔细看着铺开的地图。

时光不知不觉淌过,透进窗户的月光由浓转淡,一声响亮的鸡鸣,打破了寂静的日夜交接。

李鹊‘操’练一天,累得呼呼大睡,连身旁李鹍如雷的打鼾声都没能让他抖一下眼皮。

在他睡得正香的时候,驻所分配给他和李鹍的二人房被忽然踢开了。

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冲进屋里,对着他就是从下到上的一阵拍打。

“别睡了!快醒醒,我有办法对付那群金猪了!”

李鹊人还‘迷’糊着,人就被扯着坐了起来。

他满头雾水,半梦半醒地看着眼前已经穿戴整齐的人:“大哥……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不是我要去哪儿,是我们要去哪儿。”李鹜说着,一巴掌打向熟睡的李鹍,“起来做事了!”

李鹍躺在床上,像块死猪肉,一动不动。

“起来吃猪下水了!”李鹜道。

“什么?”李鹍条件反‘射’弹起了上半身,眼睛还被眼屎糊着,就在一边翕动鼻子,一边左右张望道:“哪里?哪里?猪下水在哪里?”

“起来做事!做完就有猪下水吃!”李鹜又是一巴掌拍在李鹍身上,彻底拍醒了还在嗅着并不存在的猪下水的他。

“大哥要我做什么?”李鹊‘揉’着眼睛下了床。

“你去找个靠谱的人,买两百斤猛火油——”

李鹊的睡意彻底飞走了,他神‘色’肃然道:“两百斤猛火油?”

“对,一定要是猛火油。”李鹜道,“此事不能走漏消息。”

“大哥,猛火油的价钱不是个小数目——”

“先走私账,之后再让王文中给我吐出来。”

李鹊见他决意已定,不再劝阻,转而道:“大哥还有什么需要?”

李鹜确认四周无人,把他的计划细细说了一遍。李鹍当然听不懂所谓计谋,一直坐着昏昏欲睡,李鹊越听眼睛越亮,李鹜甫一说完,他就忍不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