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国产的意义、标准之争的本质(下)(第4/6页)

“据我所知,欧美西方国家均有在不同时期发过购买本国国货的行政令;

出于我对未来现实的本质恐慌,我曾设想过,咱们是否也应该起码发出购买国货的倡议。”

这个观点,让会议室安静了片刻。

李总眉头轻动,语调平缓,道:“是合理的,但应该是不合适的。”

这话打消了方年的幻想。

他一下就明白过来,再不提半个字。

……

在长达近一小时的交流之后,话题从国产转向了标准。

这事情最先是起于前沿关于集成电路行业的相关申请。

终究也是方年避不开的环节。

李总坦言:“在越来越多标准技术委员会被申请建立后,国际舆论上是有意的把矛头焦点聚焦于是我们主动挑起的标准争议。”

这个问题其实是更尖锐的,更本质的。

没等方年开口,苗为就接过了话头:“标准争执,有愈发被尖锐化的迹象。”

“想来方总你也知道,欧美地区的行径向来是他们做过,就认为我们也会做同样的事。”

“……”

说到这份上了,方年还是很懂的。

于是,方年笑了:“胡搅蛮缠?”

“他们从骨子里就是那种卑劣的海盗思想,从基因中就不够强大。

遇到挑战,最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应对,而是先转移矛盾,再无限扩大。”

“……”

“其实如果用他们的逻辑来看待,有关于标准的事情就很简单,洗劫财富罢了。”

“若是再扩大化,也是归结于国产化上来,规则框架最终还是要落地的。”

“……”

“本质问题其实不是我们身上的,是他们内心太虚弱了,经不起风浪。”

“可历史是一个环,按照事物动态发展的规律来看,美洲是最经不起风浪的,所以也最心虚。”

“……”

说到后面,方年忽然止住话头,几乎是毫无征兆的。

然后又用了惯用的举例说明。

“我们前沿的各个实验室跟高校之间的合作比较紧密,我偶尔也会看到一些超前的前瞻性报告;

具体来说,其实汽车工业是个很好的参照行业;

国内汽车工业也还算努力,却始终在一个简单的发动机技术上受限,不就是最简单的标准本质?”

“因为标准,所以受限。”

“根据一些前瞻性报告,汽车工业的动态发展必然是抛弃内燃机的,至于新的标准该有谁来定义,以本质问题来说,应该由大家共同定义。”

“哦……对,说起这个汽车工业啊;

女娲等实验室有个不太大的联合项目,合作单位有比亚迪等,全称太长我也没记住,简称是电动车机体系。”

“据说进展相当顺利,大有赶超一些率先入行的海外大企之势,如果苗部有需要了解,我让吴伏城去您办公室汇报。”

“……”

“差点忘了,还有个小事情,盘古在大数据算法引擎上的研究有点过于深入了,这也得请苗部协调。”

“……”

在忽然毫无预兆转移话题后,方年的语调忽然跳脱起来。

这是方年刻意为之。

可以理解为方总想要赶紧转移焦点,转移话题,转移矛盾,转移关注,转移一切。

方年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嘴瓢了。

一不小心就扯到了不该扯到的领域。

很可惜,在座的都是千年狐狸,哪个没注意到。

但是大家在以各种形式来确定平书的神态后,最终十分默契的略过了。

像是苗为就主动的接过话茬:“电动车机体系的项目,前沿怎么忽然有兴趣了?”

方年认真且详细的解释:“也不是忽然,比亚迪有比较强的工业体系,像是模具之类的,前沿跟比亚迪的合作由来已久,顺带着展开的,女娲实验室毕竟还是有比较强的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