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国产的意义、标准之争的本质(下)(第3/6页)

“至于光刻机就更离谱了,一台可进行28纳米硅工艺生产的前道光刻机,连生产成本都需要将近3亿人民币,现在售价却从原来的6000万美元降到了4500万美元。”

等苗为说完,方年连道:“苗部说得有点远,我倒是觉得这是好事,消费者能买到更便宜的优质产品,享受到了实惠。”

一个字都没提前沿。

过去的事实早就证明了前沿并不可能因为相关科技巨头各种形式的打压、针对而放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进行图腾式迭代的‘自杀式’研发。

就以最接近消费者的‘冰龙’系列来说,白泽实验室已经在逼着白泽半导体掌握更先进的硅工艺了。

因为现有工艺能达到的极限性能也远比不上白泽实验室在‘冰龙’下一代上的性能要求。

而且‘冰龙’满血版是20纳米硅工艺。

所以,方年觉得有必要明确的将前沿跟其它企业区分开来。

听方年这么一说,苗为深看了眼方年:“方总,你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见到你的情景。”

闻言,方年不得不解释:“我是我,前沿是前沿。”

迎着众人的目光,方年只好无奈的再补充一句:“我个人无所谓,但我需要前沿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纯粹图腾式追求。

我始终认为,随着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将来整体大环境会越来越困难。”

“……”

即便如此,李总还是没放过方年:“既然你对未来抱有一定悲观看法,缘何会对海外产品入内却有较为宽容?”

方年回答:“这并不矛盾。”

“还是我之前所说的那句话,只有国货等于没有国货。”

“从我一个商人的角度,我认为应该被关注的是核心工业产品市占率,关注市占率的同时,注重培养良性竞争市场。”

“嗯……我有必要清楚表明的是,我所说的核心工业可能与各位领导所认为的真·核心有所区别。”

“应该这么说,现阶段前沿已经在进行的部分项目在我看来就已经都是核心工业了。”

说到这里,方年略作斟酌:“我再举个例子。”

“比如航天科技,我觉得是真·核心,一切都应该毫无商量的掌握在自己手上。”

有点拗口的解释,但在座的大佬都懂了方年的意思。

反正就是有一根红线在那里。

这个话题的讨论在方年坦诚之后,愈发深入。

方年的发言时间也变得长且反复,主要是在用词上具有大量不确定性和反复。

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客观描述。

对国产的意义探究是十分深入的。

方年也有以前沿董事长的身份表达几个观点。

依然很简单,相关单位但有所需,前沿必将贡献全部力量,绝对不讲价钱。

当然,方年也没忘记阐明前沿所需要的相对秘密发展环境。

在这一点的表述上,引发了满堂大笑,连平书都忍不住笑容满面。

因为大家都清楚,但凡是某些方年或者前沿有意不公开的项目,最后都是会对全球相关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

应龙、冰龙两个系列,前沿就是始终没有回报明确进展。

一出来就是巅峰。

逼得竞品只能零利润甚至负利润也压垮前沿的市场推广、研发与迭代。

结果得用方年的口吻来说:让不少消费者享受到了实惠福利。

至于前沿,态度始终未变。

方年有足够多的资源与能量,哪怕是只维持前沿系、当康系的相关业务,也足够让这些系列缓慢覆盖研发成本。

而且,像是应龙,根本就是工信的委托产物,白泽半导体已经投入运营的几条生产线都恨不得都用来生产应龙。

订单量不知凡几。

最后……

方年终究还是提出了一个敏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