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窑变风波(第4/6页)

“当然不是好事。”

邱子晋也听到了他俩的谈话,回过头看着万达。

“‘窑变’之事,可遇而不可求。这一次烧成这个样子,惊天动地,流光溢彩,皇上看了龙颜大悦。但是下一次呢?皇家的贡品可是要求年年上供同样的形制的。如何回回都能得到上天的眷顾?若是回回得到,那还算是‘窑变’么?”

万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点触类旁通的感觉。

据姐姐身边的陈司膳所言,这宫里的日常饮食其实比宫外大户人家来得要无趣的多。

尤其是“不时不食”这点,除了因为皇帝身为“天子”,要顺应天理,不可与天时季候相反。

更重要的是——皇帝偶然一次在冬天吃到了西瓜,之后每个冬天都想吃西瓜怎么办?

一旦成为贡品,就意味着成为常例,常例不容更改,一改就是劳民伤财。

贡茶、贡瓷、贡缎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身为帝王,一生被宫墙所困,不知外头节气变化还情有可原。

若是身边的太监宦官为了一己私欲,讨好皇帝和娘娘,导致“特例”成为了“常例”,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邱子晋不悦地转向何瓛,“何郎中,我听说自从你担任督陶官以来。就未曾将窑变的瓷器作为成品上供,而是就地封存。就是为了避免内局之人,逼迫陶工烧制同样效果的陶瓷出来。怎么如今又开了这样的风气出来?”

当地陶工之所以爱戴这位何郎中,除了他愿意为了给陶工说话,与负责督办监造的太监争取合理的工期和报酬之外,据说最重要的就是他敢于顶住压力,不上供“窑变”瓷器。

怎么如今看来,难道这口碑是虚假的不成?

“大人,这事儿不能怪我们何大人。”

见到邱子晋对何郎中疾言厉色,陪同何郎中一同前来的窑厂工头主动出声了。

一旁站着的官吏刚要斥责,就被万达眼明手快地拦了下来。

“你说,我们听着。”

“老朽姓庄,在这御器厂里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了,还是老老皇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内廷烧制陶瓷了。”

老头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以前负责督造的公公姓张。那位张公公性格不紧不慢,与我们何郎中配合的相得益彰。何郎中提出不要上缴窑变瓷器的提议,也是那位张公公同意的。为此,还特意在窑厂北面建了一个仓库,专门用来存放窑变之器。”

邱子晋听着,赞同地点了点头。

万达则是内心一动

一整间仓库的“限量版”?那还不得去看看!

皇宫里要说奇珍异宝最多的就是姐姐万贞儿住的昭德宫了,这个“限量版”仓库里的东西,是不是比昭德宫的更漂亮呢?

他将渴求的视线投向了邱子晋,大大的杏仁眼里飘过六个字——晋晋,漂漂,看看!

邱子晋无语地转过头去,继续与那个庄陶工对话。

“你的意思是说,换了新的督造太监后,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正是!”

庄陶工斩钉截铁地说道,“老朽年纪大了,已经干不动了,子孙们也没有人能继承我的手艺。别人都不敢说,那就由我来说。”

庄老头看来是个猛人。

“这新来的梁太监虽然只是上任了不到一年,却是处处和我们何郎中不和。之前定下的规矩也被他改的七七八八。最近的一次窑变甚至差点出了人……”

“老庄!够了!”

何郎中高声打断了庄陶工的叙述,转身对邱子晋作揖,“大人,老庄他心直口快,绝不是故意要冒犯梁公公的,请大人们不要放在心上。”

邱子晋之前在歙县惩治当地豪强士绅的事迹已经传到了他们景德镇。

传说中眼前这位长得喜庆的万大人更是“暴虐成性”,“凶残无比”,把歙县的两个年老的乡贤吊起来拷打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