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三合一(第3/7页)

太子的优秀,那才是真的优秀。这帮人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呢,除非她们能幸运地碰上被系统绑定,但这事儿,那可比天上下刀子还离奇,基本没有另外一个如虞衡一般的幸运儿了。

就虞衡的辣鸡系统,还是未来的虞衡做出来的呢,四舍五入就相当于是虞衡把它做出来的,这才能有虞衡的这番奇遇。

她们有这精力,还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教导孩子。先天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还有人的品行,那才是最重要的。真要来个搅风搅雨的聪明皇子,那怕又是皇室的另一场灾难了。

胡尚书得知虞衡这边的自行车生意这么火爆后,高兴之余还要敲虞衡的竹杠,理由也很充分:你办厂修路的款项都是朝廷拨下去的,现在自行车的进项,是不是也该送进国库来?

虞衡对此表示理解,而后温和又坚定地拒绝了胡尚书的请求:现在还只有风碣县慢慢发展起来了,其他七个县还得想其他办法。自行车的进项,朝廷不是也要收税的吗?有这个税款就够了,剩下来的银子,还得用来发展其他七个县呢!

胡尚书当即翻脸,写信过来把虞衡骂了个狗血淋头,痛斥他这种翻脸不认人吃进好处就不认账的无耻行为,又坚定地表示:既然你都开始发大财了,又捧出来一只会下金蛋的宝贝母鸡,赶紧把户部拨下去的一百万两银子还回来!

胡抠门儿可真小气!

这是虞衡收到信后的第一想法,朝廷的财政拨款竟然还能往回收的?这又不是虞衡借户部的银子,哪有这种操作的?

这一瞬间,虞衡和巩尚书的脑电波接上了了,只想吐槽胡尚书太过抠门儿。

胡尚书任由虞衡吐槽,态度丝毫不改:甭管你说什么,赶紧把银子拿回来!

虞衡觉得,胡尚书这就是眼红橡胶厂的产业,恨不得全搬进国库才好。

流动资金这么重要,虞衡哪会轻易就把银子给还了。但看胡尚书那不给银子就跳脚的架势,虞衡还是扣扣索索地给了一半,信上特别不舍得提到:这可全都是看在您先前对我的一片回护之心上,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银子啊!剩下的一半,等到我把怡阳府全都盘活了再给您!

胡尚书当即呸了一声,脸上倒是带了几分笑。

虞衡那边是真抽不出那么一大笔银子,主要是虞衡一向都大手笔,对待百姓特别宽厚,就说各县修路吧,虞衡虽然没有整天盯着,但还是给县令们下了死命令:千万别苛待了百姓,提供的那餐饭,油水要足。这还没算前来修路的人的工钱呢。

八个县一起动工,光是工钱和饭钱这两样花销,都十分巨大。更别提买水泥的钱了,那才是大头。巩尚书不可能白给虞衡那么多水泥,虞衡可是拿了一百万两银子拨款的大款,朝廷再白给他那么多水泥,那他拿着这么多银子要干嘛?办个厂要花一百万两银子,那这办的是厂还是无底洞啊?

吞金兽也不带这样吞银子的。

所以,别看虞衡明面上拿了一百万两银子,阔气得不得了,实则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根本就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富得流油。

就水泥那价格,哪怕巩尚书说服了胡尚书给了虞衡友情价,最终的价格算下来还是十分让人肉疼的。一整个府城,八个县,全都要修路,要用的水泥,数字极大,所花的银子,同样是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数目。

虞衡还要办橡胶厂呢。前期的办厂,找人取橡胶,还要做简易仪器,哪怕有系统帮忙,免去了虞衡走弯路浪费材料和银子,整个一套流程弄下来,银子还是流水般地花了出去。

光是建那个橡胶厂,就花掉了近十万两银子。

虞衡是想打造一个工业区的,橡胶制品作为风碣县的主要产业,肯定是要带动周边县的经济和工业,从中衍生出来的工业品,都能在这个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