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三合一(第2/7页)

垄断的生意最好做,技术掌握在虞衡手里,价格定多少,那还不是任凭虞衡说了算?爱买不买,不买有的是人等着,就是这么霸气。

其实虞衡报的这价格听着唬人,但是吧,向他写信要买自行车的人是谁?京城那帮达官显贵啊!那帮家伙家底有多富,虞衡心里清楚得很。

想当年虞衡还是个混吃等死的纨绔时,跟着沈家两位表哥混过一段时间的纨绔圈。好家伙,那些豪门大族的纨绔,那手笔,确实对得起他们的出身。一万两银子,玩的大的纨绔,一晚上和死对头争风吃醋给花娘砸的钱,就差不多有这个数了。更别提这帮达官显贵们买古董字画花去的银子了。

虞衡把自行车的价格定在一万两,对达官显贵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一万两买个大面子,出个大风头,值!

想想玻璃镜子最开始出现时,法国王后结婚,威尼斯国王送她那面小小的玻璃镜,就值十五万法郎。后世一面小镜子才多少钱?

这么一算,虞衡给自行车定价一万两一辆,还能称得上一句良心价了。

当然,就这个价格,其他人听到都不淡定了。

一辆自行车就要一万两银子,虞衡只要卖出了一百辆自行车,那他不就把申请的一百万两银子的拨款给赚回来了吗?

不考虑虞衡办厂花掉的人力物力成本,单看这个明面上的账目,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更重要的是,达官显贵们对虞衡这个报价都接受良好,纷纷表示:这个价格非常可以,我们要买!

有些人家还不止买一辆,再加上收到消息的人又不止京城的官员,地方上的官员消息也是很灵通的,听了这消息,也赶紧给虞衡来了信,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跟不上潮流,被京官甩在身后,说什么也要买一辆自行车。

单就这些订单数目,就超过了一百辆了。虞衡只要把这些订单给结清了,刨除修路办厂的钱,还能纯赚一大笔银子。

这样的好消息,虞衡当然不会瞒着昭宁帝和阁老们。

胡尚书当即抖起来了,在早朝时嘚瑟地四下看了一圈,尤其给了当初反对给虞衡拨款的官员们,目光明晃晃地透出鄙视,乐呵呵道:“当初嘉国公说要发展怡阳府,要一百万两银子,你们还不同意。看看,才过了十个月,他就把这一百万两银子给赚回来了!”

当初反对的人脸色涨红,被虞衡这般打脸,心里确实有点不痛快,但更多的还是高兴,大大方方地认了错,“是我们小看嘉国公了。”

都是为朝廷效力的同僚,先前他们反对拨款,也是因为虞衡要的这次款项数目太大。现在虞衡有本事盘活怡阳府,还能把朝廷前期的拨款给赚回来,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该酸的时候还是得酸。不少人的眼神就时不时地往虞启昌身上飘,心里也纳了闷了:虞启昌当年到底是拜了哪路神仙,竟然能生下来虞衡这样的儿子?

还真别说,真有贵夫人偷偷向沈氏打听,问她当年怀虞衡时吃了什么,用了什么,去了哪家庙。就想全都记下来,等家里后辈有孕后,通通照做一回。

别说贵夫人了,就连宫里的嫔妃都动了这个心思。要不是她们在宫里,行动不便,她们也得照着沈氏当年那套来一份啊。

谁不想生一个像虞衡这样出息的儿子呢?

尤其是在皇家,太子优秀吗?当然优秀。但是摸着良心说,比起虞衡来,个人能力上,那还是有点差距的。

后宫中从来不缺野心家,动这个念头的嫔妃还真不少。

虞衡要是知道这些嫔妃们内心的想法,定然要呸她们一脸。太子现在才十二岁呢,虞衡十二岁时还在混吃等死当咸鱼呢,要不是系统给力,把他给鞭活了,虞衡现在还是靖安侯府中一条躺平的咸鱼,哪有什么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