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第2/5页)

毕竟纪霜雨排一部戏就捧红一个角儿,只这一点,就让学生趋之若鹜,甚至放弃去作为影戏中心的沪上了。

这其中,同样是纪霜雨主持的导演系招到的人最少,一则是基数本就不大,大多数人也会选择舞美之类听起来更实用的专业。二则纪霜雨出的笔试题目很多人答不上来。

纪霜雨出的题也不能说难,主要只是考较国内历史、市场、技术,几道附加题才考得比较深、广……也只是比较。但因为大家没接受过这方面系统教育,都拼各人了。

最后抵达面试环节只有二三十人,让大家惊讶的是,里面还包括了沪上一位颇有名气的导演王和笙。

他原本都被沪上影戏学校聘请为教师了,居然和老板打了声招呼,就跑京城来报名了!

就纪霜雨看,王和笙是具有相当水准的,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的作品也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也是现在很多优秀华夏导演的共通点,有思想,但是没地方学最新技巧,还在自己摸索。

纪霜雨立刻要求把王和笙提上来做教师,这样他也不算孤军奋战了,现在整个影戏专业就他一个教师……

王和笙直呼自己是来上课的,怎么叫他当老师。

纪霜雨好说歹说,表示做老师还是可以听课,王和笙才答应了。

而面试再筛一次,就只剩十个了,这十个,应该细分戏曲、话剧、影戏方向的,不过第一届中多数是影戏方向的,其次新剧,戏曲最少。

这些人里,大多数对导演一职有基础的概念,甚至从业经验,就如王和笙。虽然人数少,但可以说是精华了。

他们以往无处学习,在得到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后,成长是很惊人的。

未来数十年中,华夏戏剧大学为文艺界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这些人活跃在影视戏剧各界,不乏在世界剧坛也赫赫有名者。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也都从这间学校起始。

包括王和笙,也时常戏称自己既是教师,也算第一届学生。

两月后,已是夏末,一切琐事准备停当,华夏戏剧大学第一届也要正式开学了。

学生们在开学前几天便背着行囊陆续抵达京城,入住校舍,也在这里见到了许多以往只在报纸、舞台上看到的教师。这里环境之好,也出乎大家意料了。

因为纪霜雨的建议,虽然外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但内里设施布置得非常人性化,甚至通了自来水。宿舍也是上床下桌,食堂还聘请了几个菜系的大师傅,务必让学生吃饱吃好。

看着刚开学,为了拉近同学们之间的关系,纪霜雨还建议他们出些节目,开学典礼上演出。合作交流,就是熟悉的开始了。

到了开学典礼那日,众多社会名流受邀前来参加,邹暮云也亲到场致辞。

纪霜雨也作为副校长上台发了言,他分别勉励了各个院系的学生,最后说到导演系:“我们人数最少的,导演系。”

十个人,被其他学生包围,人数确实是少得可怜。

“很多人可能对导演这个专业,望而却步。其实,导演者,称呼虽新,但早已存在。我知道有的戏界名角,上台能演,下台可以排戏编唱腔场面,这也算导演功能呀。

“所以说,坐在旁边的演员里,可能还藏着许多我们未来的同行,欢迎你们多来听导演系的课,挖掘自己的潜力,说不定毕业时这届人数能翻倍。”

听纪霜雨这么说,同学们都一齐乐了起来。

“影戏导演可能是最孤独的,因为你们感觉和其他同学不太一样是吧?我上来前听到有人在说,就你们的课全都是新的,看了都头晕。

“其实不必担心,影戏中的蒙太奇理论,很多人看着陌生,或是半懂不懂。蒙太奇原本是建筑用词,在影戏中,指的是把分切镜头组合起来。汉字中有很多造字法,鸣者,口加鸟,组合构成。这不也是一种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