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4/4页)

“这么突然?”

“其实也不突然,咱们这边一直都有新移民的规划,房子、土地都规划好了,这段时间新区在搞大建设,无非就是几千人的接待工作,咱们还是能应付的。”

无非就是几千人

部队的执行力果然是杠杠的。

再打开唐城寄过来的信函,果然是新区移民的处理办法。

这大半个月他没有去唐城,电话线坏了也没办法往这边打电话,只能寄信过来了,说不定正是因为韩景瑜的这封信,邮差才会这么突然跑来送了整个新区的信。

这话是真没错,就算是八大农场的方和明天天哭穷说自己地少吧,那人家八大农场的土地,其实都能抵南方一个乡的土地了,北方地广人稀,往下游走还有大片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往上游走还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发出来。

全家那么多人,全部都来?

不仅韩家的人要来,估计有大半个桃花村都要搬过来。

小半个新源县的人都要来。

这样的搬迁工作以前也有,赵曼记得前世沿河造水库,有时候甚至会淹掉一个县,这么多人在南方根本没有办法安置,就要往地广人稀的地方搬迁。

赵曼的下巴都快收不回来了。

现世报了吧。

之前就跟孙来娣说,她婆婆可好相处了,结果人家现在要率领着一家老小的过来投奔你来了吧,家里肯定是没什么吃的,现在过来了一大家子小十口人,就算是把家里的票和肉都算上,也养不活这么多啊。

不过韩景瑜接着说:“你也别太担心,这种大面积的搬迁政府肯定有安置措施,粮食也好,住的地方也好,肯定都会有安排,咱们新区现在正是在建设的时候,缺的就是人,来了肯定不会闲着的。”

“那整个桃花村都要搬来?”

“也不是吧,可能有一半的人都要来新区了,老家没有办法,修大坝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这也就是没有反对的余地了。

政策性的搬迁,定点了一些地方,本县有地方安排优先本县去安排,如果是本县没有办法安排的大面积的搬迁,就需要跟对口的县市做好接洽工作,新源县本来就是一个小县城,周围全是山,是没有办法安置大量的移民。

还有一则,人是从穷的地方往富裕的地方搬,山地往平地搬,太平盛世总不能把人从平地赶到山地去开山吧。、

于是新源县地方上对接了几个可以接纳大量移民的地方,一个在祖国的东北角,一个在祖国的西南地区,还有一个就在海岛上,大部分人都选择现在还算是发达城市的唐城。

毕竟唐城是个老城市,在全国赫赫有名,新区挂在唐城的名下,用唐城的名义也吸引了不少人奔赴新区。

正是瞧中了这一点,好多人才义无反顾的来到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