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3/4页)

“比如说唐城,你现在看着好,等到以后唐城发展起来了,会觉得路也窄了,下水设施也没有做好,城市的规划要做到一百年以后,你知道青城吗?”

韩景瑜走南闯北那么多年,也去过青城,多年前是殖民地,但是不得不说,那个城市的建筑规划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却一点都不过时:“我知道一些,你说的城市规划就是这个意思,我虽然没有涉及到这个领域的知识,但是到过的地方也不少,你说的一百年,时间似乎长了一点,我没有办法想象一百年以后会是怎样,但是咱们现在的建设,不应该局限于现在的发展。”

到底是大学生,还是很聪明的嘛。

赵曼喜欢跟聪明人说话,尽管她也没有到过一百年以后,但是好歹是几十年以后穿越过来的,她见过不少的老城区,城市规划老旧,路窄且连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城市下水管道做的垃圾,一到了下雨天,整个城市都能泡到水里。

新区虽然干旱,也没不是没有被水淹过的历史,多年前一场洪水就淹到了唐城家门口。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屋子里面走,看着外面的孩子们在玩,赵曼的心情也跟着愉快了起来。

她可能没有办法看到这个城市发展到最好的那

一天,但是孩子们能看到,孩子们的孩子能看到,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惠及于此。

“城市应该有个中心点,有个主干道,沿着主干道慢慢发展,新区的建设刚刚开始,不用太着急,以后城区里面有什么呢,居民区、政府、各个机构的办公大楼、学校、邮局、信用社、供销社这些,而加工厂,养殖场这些要慢慢往外面搬,居民区也尽量不要靠在城市最最中心的位置,渐渐往旁边辐射扩散,整个城市以轴为中心,你看过唐代长安的平面图吗?”

唐代长安是一个城市规划比较好的时期,主干道朱雀大街是从明德门到朱雀门的一条主干道,宽度达到了一百多米以上,即便是到了几十年以后,全世界都没有哪个城市有这么宽的主干道。

长安城以太极宫为中心,多年以后依旧是城市建设的模板。

像韩景瑜这一代的人怎么都想不到,几十年以后新区会成为一个超越唐城的城市,第一代的城市规划没有做好,后世的人就要为今天的一切做弥补。

好在这人是韩景瑜,他听明白了,站起身来立马说:“我明白了,这件事情我会跟市里面的领导汇报建议一下,你这个提议就很好,主干道一定要建的宽宽的,咱们新区主要是向外面输送物资,以后来新区的车辆肯定要多起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信,然后不说话了。

“怎么了?”赵曼不好意思看人家的私人信件,但是问问总可以的吧。

“那个,票你先别寄了。”

“嗯,啥事?”

“这不是家里寄来的。”韩景瑜不紧不慢的说。

“你能不能一次性和的说完呢,一句话要做好多次讲。”赵曼是个急性子,想做的事情立马就要做,想听的话马上就要听到,韩景瑜这样子说话简直就是吊人家胃口嘛。

“新区政府要接纳一批新移民,小半个新源县的人都要搬过来,现在下游修大坝,整个村子以后都可能被水淹没,所有人都要迁走,因为搬迁的人太多了,县里面没有地方安置,就要往别的地方去,咱们桃花村对口的就是往几个地方,其中新区是一个,还有一些地方在海南岛,东北这些,我娘他们几个商量好了,说是想要来

新区。”韩景瑜说:“这事儿你怎么看?”

“整个村都要来,新区怎么安置?”

“新区这么多地方怎么可能没有地方安置,随便画出来一块地方都能比桃花村大好几倍了。”韩景瑜说:“再者说,现在新区还在修路,还要盖房子,哪里都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