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6/7页)

蜜菀顿时大喜过望,开心的扑到康熙的怀中,娇软着声音对康熙道:“皇上待菀菀真好!菀菀好开心!”

康熙将蜜菀拥在怀中,吻了吻蜜菀的脸颊,在蜜菀的耳边提醒她道:“此番朕带着你和孩子们可是微服出宫,等一会儿下了马车以后,菀菀可不能再唤朕为皇上了。”

蜜菀眨了眨眼睛,好奇的问道:“皇上微服出宫的时候,不是让人唤你公子,便是称你为三爷,按照民间的习惯,通常都是在排行前面再加上姓氏或者名字的。不知皇上在民间常用的姓氏是什么?”

康熙十多岁微服出宫的时候,曾经用过龙这个姓氏,那时候跟在他身边的侍卫都称呼他为龙公子,他还曾经用过龙公子这个化名去参加过科举考试,还被他的师傅称赞他有探花之才,但此时,康熙却对笑着对蜜菀道:“爱新觉罗的第一个字与草花头的艾字同音,因而朕曾经用过这个姓氏。菀菀应该唤朕为艾三爷才是。菀菀乖,现在便唤一声来让朕听听……”

康熙一边说,一边还轻轻吻了吻蜜菀的耳垂儿。

蜜菀娇嗔的瞪了康熙一眼,说什么也艾不出口!

她才不信康熙会用艾这个姓氏呢!她相信康熙绝对没有这个嗜好听着身边的人一口一个艾三爷的称呼他!

等马车终于到了地方,蜜菀刚才发现康熙带她来的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皇家寺院潭柘寺,说它是紫禁城的缩影也不为过。因为当年明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便是仿照这座寺院而修建的。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的潭柘山麓,相传其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据说是佛教传入北京后修建的最早一座寺庙。起初潭柘寺名为“嘉福寺”,后莱被康熙赐名为“岫云寺”,因为在寺庙后有龙潭,山上还有柘树,因此尽管康熙为这座寺庙赐名为“岫云寺”,可是民间百姓们更习惯称这座寺庙为“潭柘寺”。

康熙带着蜜菀下了马车,一边缓步向寺庙中走去,一边对蜜菀讲述着潭柘寺的历史。

蜜菀这才发现原来从金朝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完颜亶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后确立了潭柘寺皇家寺院的地位之后,历代皇帝便争相效仿,纷纷到此敬香拜佛,致使寺院里的香火日益兴盛,每天都会有许多百姓来此敬香祈福。如今,潭柘寺已经是京城里最大最古老的一座皇家寺院,因此才有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康熙带着蜜菀走进潭柘寺以后,在康熙的讲解下蜜菀方才发现潭柘寺坐北朝南,乃是依山建成,布局结构十分巧妙,在寺庙之中,有许多古树参天蔽日,使整座寺庙显得古朴幽静又不失优美清雅。

潭柘寺主要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主体依次建有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主体依次建有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西路主体依次建有愣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整座寺庙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可谓蔚为壮观。

除了这些主体殿阁之外,在潭柘寺山门外的山坡上,还建有安乐堂和上下塔林,另外,在后山上还建有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

康熙告诉蜜菀,潭柘寺是京城之中求仕途和姻缘最灵验的寺庙,又特意带着蜜菀去看了位于普贤殿西侧龙王殿前廊上的一条石鱼。蜜菀发现这条石鱼竟将近长两米长,据说重达一百五十多公斤,质地虽然是石头,但看起来却十分像铜器,的确十分特别。

康熙笑着对蜜菀道:“相传这条石鱼是南海龙宫的宝物,还是龙王送给玉帝的礼物。此后,由于在民间发生了灾害,令百姓们苦不堪言。玉帝不忍见百姓受苦,又将这条石鱼派到凡间来解救灾民,为民消灾祛病,帮助百姓们度过了难关。

据说,凡人只要摸一下这条石鱼,便能有祛病祈福的功效。朕听说这条石鱼可是非常灵验的,菀菀摸一摸,也取个好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