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4/5页)

零点开通的乌雀山高速,早上的网络就已经为它沸腾。

任何从睡梦中醒来的网友,随手一刷,都能见到亲自前往乌雀山大桥的行者,拍摄的真实视频。

云雾近在咫尺,车前山雪环绕。

盘旋的卧龙成为了人类前进的道路,他们循龙行驶,飞驰在浩渺无际的天空之中。

许多不在现场的人,看到视频都觉得呼吸困难。

“我觉得我开车过去,肯定会激动得头晕脑胀。”

“头晕脑胀绝对不是激动,而是缺氧。海拔2700米这么高,我怕自己开上去就开不下来了。”

“都开上去了还怕什么!乌雀山大桥的吸氧机、急救车一应俱全。你要是开上去了开不下来,还有帅气兵哥在线代驾!”

乌雀山大桥仍旧驻扎着部队,防止地震再次出现,来不及救援。

然而,桥梁完整的地震应急预案,囊括了所有意外处理情况,并且,配备了国际一流的智能监控检测系统,随时都能反馈整座大桥实时情况。

律风的摄像机,摆放在乌雀山大桥桥头。

从凌晨开始,川流不息的车辆,已经完美收入了他的镜头。

有的司机,开得风驰电掣,恨不得在高速大桥上腾空而起。

有的司机,到了桥前变得小心翼翼,慢慢试过大桥的时候,还放下了车窗。

有的司机,一路稳步向前,无论多少车超过,它也绝不提速,仿佛在慢慢欣赏乌雀山绝妙美景。

有的司机,缓缓驶过摄像机,见到了桥边的律风,还不忘按声喇叭来一句“嗨~”

这些完整的记录,都成为了他珍贵的录制素材。

中国人民不同性格,不同脾气,在这座大桥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唯一相同的就是——

他们喜欢这座桥。

喜欢到尖叫!

当律风认认真真,做好了视频剪辑,发送给殷知礼之后。

这段来自乌雀山大桥通车首日的记录,成为了殷老先生建筑学课上的新奇资料。

中国与英国远隔八千公里,也不妨碍独立建筑学院的学生们,诧异地盯着投影上神奇的景象,发出难以置信的声音。

“他们为什么开车过去,总喜欢嗷嗷叫?”

“可能……”学生们目瞪口呆地猜测道,“他们以为自己在开云霄飞车……”

乌雀山大桥通行的新闻报道,从国内铺开到国外。

官方宣传的俯瞰视角中,一辆平平无奇的白色轿车,驶向宏伟盘旋的乌雀山大桥,越过云雾缭绕的高空,消失在道路尽头。

几乎全世界都沸腾了。

他们清楚这是哪座桥,但他们绝对不敢相信,这就是桥上实拍的风景!

“这一定是电影特效吧!刚才那辆车真的从云里穿过去了!”

“不,这不是真的。怎么会有这样的桥梁建在这么高的地方?”

“那个盘旋的幻想大桥,竟然建成了?!”

乌雀山通行不过一天,宣传到位得令人诧异。

每一个视频网站,都有游客拍摄、网红打卡、惊声尖叫。

克里姆从地震开始,密切关注着乌雀山大桥的消息。

可惜,他等到的不是损失惨重,通行延期,内幕爆料,而是国际桥梁工程协会的朋友,打来的电话。

“克里姆,你看新闻了吗?多么伟大的一座桥梁!”

不需要他指名道姓,任何人都会知道他说的是哪座桥。

“……事实上。”克里姆不得不压抑着火气,纠正他的感慨,“在这座大桥能够保证正常通行十年内,它都不值得你夸一句伟大。”

克里姆深知中国工程弊端。

高架桥、跨海桥,没有不出事的,其中偷工减料、舞弊腐败足够毁掉一座桥梁的根基。

他不急。

一点都不急。

只要乌雀山大桥在十年内垮塌、封道,或者出现别的工程意外,他就永远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