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釜底抽薪(第2/4页)

半是奉承,一半也是出自真心,饶恕成叹道:“监司如此胸襟,何愁不成大事!小的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道:“虽如此,大公子早已及冠,二公子虽然年纪小些,过不得两年也早到了年岁,正是说亲时,不如早些把妻族选定下来,从古至今,俱是先成家,再立业,想来有了家室,当能更为老练知事。”

“不知当日监司去得京城,有无合适的人家,届时成了亲,有岳家一同照应,岂不比自己一门来得便宜?”

饶恕成又道:“便是岳家不行,只要女子品行贞娴,毕竟与公子朝夕相处,同处一室,说起话来也更为管用,温言软语,劝人上进,岂不美哉?”

他说到此处,不忘补道:“正所谓娶妻娶贤,便是如此了!”

郭保吉半晌没有说话。

这法子并非没有道理。

他也是娶妻生子之后,才愈发踏实稳重,感觉到自己承担一府压力,行事时也更为谨慎。

想要扭转一人,就要设法多叫他做出改变。

如此来看,早点给儿子说一门亲,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实在不行,儿子不行,总有孙子,趁着自己正当时力,总能手把手把孙子带起来。

***

儿子的事情尚在其次,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建平县的进度。

打发走了幕僚,郭保吉又打铃让人去叫自己的属官,拟要另行安排得力人前去收拾烂摊子。

儿子既然做不了用,那就老老实实滚回来,此时没空去追究,将来再说。

做同样的差事,裴继安一人跟着其余两县,半点纰漏都没有出,相反,色色都顺顺当当的,便是从前时常出幺蛾子的清池县都安安分分,顺滑无比。

而郭安南带着一群人,还另有两个自己信得过的属官在侧,管的还只有对方一半,依旧能把差事做得成狗屁样。

属官自然也有错,错在不知道督促郭安南,也错在不晓得早点过来同自己回禀。

然而郭保吉并非那等不近人情的,自然知道如果郭安南不是自己亲生儿子,下头人哪里会如此碍手碍脚。

对比如此强烈,这结果还是自己强要把事情拆劈两半,给儿子出头立功的机会闹出来的,他到底要脸,哪里好叫裴继安去接手,只能喊来信任的属官同幕僚,叫他们群策群力,想个办法出来。

郭保吉本是武功出身,身边得用的并无几个管过州县事,大部分连流程都理不顺,他自己则从来抓大放小——又不用他去处置,只要安排会做的去做就是——一时之间,又哪里想得出什么好办法来。

众人商议了半日,虽没有什么成体系的好办法,也总算敷衍出几样应对之策来。

郭保吉纵然不怎么满意,也只好先把人打发去往建平,至少人要先到,催促一番,再把干吃白饭不做人事的郭安南换下来。

他看着下头人瞎忙一通,一个个无头苍蝇似的,恼火之余,更是心生无力之感。

——还是苦于手头无人才可用。

如若能多几个裴继安那样的,又何止于此!

***

书房里头忙到天边鱼肚白,才各自纷纷散去。

郭保吉看看时辰,索性又处理了些事务,等到困意上涌,实在支撑不住,才在里间眯了三两个时辰。

次日一早,他起来收拾一番,正待要去点卯,不想忽然有人敲门,抬头一看,那门开着,外头却是站着一人要进不进的样子。

那人身着劲装,脚踩皮靴,头发束得利索干净,光看着就十分爽利——却是郭东娘。

郭保吉虽是心中十分烦躁,见到这个宝贝女儿,还是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个笑,道:“站在那一处做甚,进来吧,一大早的就跑过来,说罢,又要问我讨要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