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9页)

何况皇庄这些人是为皇家做生意,完全是在提着脑袋干活儿。

皇上下令要看土豆的产量,他们为了讨好皇帝,也担心产量太低引起皇上不满,所以精耕细作,完全是将这一亩地的土豆当做祖宗在照顾,能有五千斤的产量,还真不算特别奇怪。

毕竟现代精耕细种,还能达到八千斤呢。

不过若是不选种选育,五千斤恐怕就是土豆的最高产量了。现代能达到亩产八千斤这么恐怖的数量,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

但五千斤,足够让林柳等人放心了。

林柳放下土豆,转头看向林如海:“父亲现在可放心了?灾区刚发了洪水,土地正是肥沃的时候,就算老百姓照顾得没有皇庄这里老农精心,但亩产两千斤还是可以做到的。”

林如海松了口气:“这可真是太好了。”

去灾区推广土豆与红薯的是龟龄,是他的嫡长子,哪怕知道土豆与红薯推广之后会得到大功劳,他也还是担心中间出了什么差错,让龟龄遇上危险。

如今可算是放心了。

季崧也跟着点头:“其他地方都好说,我一直担心灾区那边的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就算从其他地方调来粮食,也总治标不治本。等土豆收获,灾民们便能恢复正常生活,也不用担心其他了。”

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非常安分的,遇上了什么事儿也非常能忍。

但其他能忍,饿肚子确实万万忍不得的。

君不见多少起义的发生,都是因为老百姓饿肚子,活不下去了。

京城这边放心了,龟龄那边在挖出一亩地土豆后,也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虽然来到灾区之前,龟龄便已经知道这次推广粮食之行可能不太顺利,但等到了灾区,他才发现此行的不顺利甚至超出了之前的想象。

首先是龟龄早已预料到的,老百姓根本不相信土豆与红薯可以填饱肚子。

——不过这很好解决,只要让灾民自己推出一个领头人,煮一个土豆让他吃了,对方自然就知道土豆是否可以填饱肚子了。

知道土豆可以填饱肚子了,老百姓对改种土豆这种作物,也就没有那么抵触了。

毕竟已经错过了春种的时候,若是不种土豆红薯,他们最多也只能在田地里种一些蔬菜或是经济作物拿出去卖。

可所有人都种经济作物,想也知道等到收获的时候,价格会大跌,老百姓也根本赚不了钱。

他们卖经济作物赚来的那点儿银钱,除开一家子大半年的嚼用,剩下的够不够明年买种子买农具买其他生活用品可都说不准。

所以在发现土豆与红薯都能饱腹之后,老百姓的抵触自然就少了。

但问题是,就算知道这东西能饱腹,要让老百姓在大半,甚至所有土地上都种上土豆与红薯,他们当然不可能愿意——

虽然土豆红薯可以饱腹,可他们之前从未听说,更不曾种过。万一在种植土豆与红薯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谁来赔他们这段时间的劳动与时间?

关键是,一旦土豆与红薯的收获不达预期,他们下半年乃至明年可怎么办?官府能管他们一年,难道还能管两年三年?

在有心人的撺掇下,老百姓直接在龟龄头上戳了一个不靠谱的标签,对他的安排完全阳奉阴违,让龟龄恼火了好长一段时间。

他在官场上倒是混得如鱼得水,与官员接触也都可以用种种计谋达到自己的语气,可老百姓不同,他们都是直肠子,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跟着谁走。

若是不能给他们饭吃,做了让他们信服的事情,他们也能乖乖听话。可龟龄两不沾,还让他们觉得不靠谱,他的吩咐自然没多少人听。

龟龄气得不行,直接让人将搞事儿的那些人抓了起来,又以口粮威胁,强行分摊每家每户到底要种多少亩地的土豆与红薯,每天还会派人巡逻,若是有人阳奉阴违,就直接断了他家半个月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