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合意(8)(第4/6页)

邹吾打定主意不给向繇打太极的时间,快刀斩乱麻一样,难得地帮着向繇说话:“有关国帑官帑,的确都是这样的,查起来,不能严,不能松,一个不小心就会打草惊蛇,让巨蠹硕鼠将钱财转移,杀人的话,有时反而是下下策,因为死了人,这些国帑更是死无对证,钱不会变出来,只会被暗中再瓜分。”

邹吾无形中推动着谈话的节奏,辛鸾眼睛乱眨,邹吾的冷静直白也让他冷静多了,可是他听完还是觉得不可理喻:这群人都是要钱不要命吗?

向繇也跟着接言:“的确是这个道理,申不亥的势力在南境树大根深,若实在被逼的没办法,他们会推两个替罪羊出来,而这渝都里的人,那是一根汗毛都是伤不到的,该收不上来的赋税,照旧收不上来,强行继续征缴,也不过是盘剥些个没什么油脂的小民,这些年我奖励农商充实的仓廪,来来去去不过是为他们做的嫁衣罢了。”

邹吾却不接这话了,悠悠道,“向副,容在下说句不好听的话,申不亥如此纵容手下贪墨,根据您的说法,那不是几千几万之数,而是数百万之巨——误国如此,您在南君面前,就当真一句都不敢说吗?”

向繇一愕。

事后,辛鸾也问过徐斌,说那要给他送礼的房大人准备了多少礼金给他,徐斌伸出了五根手指,回复他,只有咋舌。

“五万两?”

辛鸾真的在大胆地猜了。

他知道南境的养廉银特别高,他是在拿一个三品大员一年的俸禄在猜,结果徐斌又给他添了个零头,辛鸾当即沉默了,感觉这草包一样的房大人可真的是人不可貌相。

“南境这破落局面,到底是怎么维持住的?”辛鸾嘟囔,对这贪弊之风能演到如此之烈,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邹吾的态度也很明确:大事为先,你向副可以委婉地哭穷,也可以委婉地请求催账,但是辛鸾毕竟不是民间穷凶极恶的讨债人,他管这件事的确占着些便利,可这么大的包袱,不是你想甩就能甩过来的。

但是辛鸾有他自己的考量,他和他的立场还是不一样,略一思索,挑了个他最关心的问题,“所以现在南君去备军资,申不亥又派人去巡视盐务了是么?”

之前辛鸾听说南境征调严重,现在一听,哪里是征调严重可以形容,向繇不说年前已经刚收过赋税,他还不觉得巡盐这个消息有多了不得,可现在看来是几个月前刚盘剥了一层,现在又要去再盘剥一层,中间主事官员再忙着克扣私吞上下其手,上行下效,到底层还不知是如何的横征暴敛。

向繇有些尴尬,“是……可是实在是也没办法啊,前方的将士用命,臣不敢不筹措军需。”

接着他又正色,“臣听闻下山城的事,知道殿下天心仁慈,爱民如子,我观照自身,只有惭愧,可臣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也深知那苦楚,只是当今前线吃紧,我又能如何呢?只能任由申不亥他们去拆了东墙补西墙,只当取之于民,能有一部分用之于民,便是不幸中之大幸。”

这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说法,说来也是挺稀奇的。

辛鸾把筷子一搁,也没胃口了,“既然家国艰难,那巨灵宫的东殿和西殿就理应做个表率出来,向副跟管内务的说将本宫的吃穿用度减半吧,数百余人的宫人,不算特别重要的钗环水粉也都收紧——不然咱们这里弦歌不辍,嘴上又说着予民惭愧,就不觉得虚伪吗?”

向繇:……

这个是他理亏,他喏喏,只能应。

邹吾也轻轻地放下筷子,他看出来了,辛鸾既然说这种话,就是代表他要插手管了,这种事情他从来不想干涉他。

果然,辛鸾紧接着就说,以极其令人敬佩的大局观:“现在动了谁南境都要出问题,决战在即,后方不能乱,既然申不亥正巡盐,这次主要目的就是约束他们不贪,让他们心生忌惮,好好把银子缴上来,能救一点是一点,”正常的渠道肯定是不行的,容易打草惊蛇,反倒引人警觉,辛鸾想了一会儿,很是有经验地问,“申不亥有大手大脚的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