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我相信文学依然神圣——答《延安文学》特约编辑周瑄璞问(第2/9页)

  我以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既在于他写了什么题材,更在于他对这类题材写出了什么新的前所未见的内涵。谁恐怕也不会简单到认为“还在写农村”就“落伍”,写城市生活就一定前卫。“二战”过去60年了,世界上创作出版了多少反映“二战”的小说,拍摄了多少电影,现在仍然有新的长篇中篇小说在出版。已经成为了过去的旧题材,却在新的思想视点透视里折射出令人震惊的力量,让人类重新理解更深刻反思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依然被那些对生活自觉承担着责任的作家艺术家开创着。中国一直是一个乡村社会。历经大小十三个王朝国都的西安,到解放前夕不过是一个集中着较多人口稍大点的村镇。尚不足30年之前,我工作的西安东郊的生产队的马车长驱扬鞭,骄傲地辗过坑坑洼洼的东西大街的街道,响鞭在残破剥落的钟楼金顶上回响。50年前我在西安东关读初中,学校后院居然有狼出现,吓得同学晚上不敢上厕所。西安的现代化外景,不过是最近20年才形成的这般壮丽模样,对这个已进入现代文明节奏和新潮情感的城市,作家们当会有强烈而又新鲜的体验,形成自己的小说。但不要排斥写乡村题材。中国乡村一直负载着这个民族精神和心理上最辉煌和最痛苦的记忆,直到今天,仍是生活发展中引发疼痛的敏感点之一。我只是期待有独到体验的作品,也相信那种负载着民族精神和心路历程的作品,肯定会被当代或后来的作家创造出来。

  周院请说一下陕西文学在全国文坛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钥 在西部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钥 和全国其他省比较怎样钥 它还是中国的文学重镇吗钥

  陈:陕西是一个文学重镇,主要指当代文学。新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卓有建树者,多为南方人,我们常说的最具代表性的“鲁、郭、茅、巴、老、曹”,其中仅老舍一位是北方人。陕西在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的一位作家是郑伯奇先生,长安区人。当代文学我说陕西是一个重镇,有两条因素,首先,有一个对当代文学做出重要著述的作家群。“文革”前的十七年和“文革”后的新时期,陕西都形成了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作家群体,恕我不一一列举,那将是很长的一串名字。再者,这些作家现在仍然被读者和评论家频频论说,稍微了解陕西文学的人都很清楚。他们作品的影响,不仅跨越省界,有的被译介到国外。另一条因素,是产生过一个时期最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可以当做一个时期当代文学的标志性成就,譬如《创业史》在十七年农村题材的诸多小说里,应该是至今依然被公认的一部。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在许多写解放战争题材的小说中,也是这样品格的作品之一。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和获得南北评论界广泛好评的《秦腔》,都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作为一个省的文学,能拥有这样令人注目的作家群体和广泛获得好评的作品,就应该构成一个文学重镇。现在的状况,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新时期跃出的这个作家群体,还活跃在文坛上,尽管路遥、邹志安等几员大将早逝,但五十岁左右的一拨作家的势头依旧强劲。我近年比较关切的是四十岁这个年龄档上的青年作家,人数很多作品也很多,在省内文坛形成了影响,在全国文坛声音微弱。期待他们的声响早一年影响到中国文坛去,以自己独特的声音。

  我向来不与其他省市作比较,更不做排列名次的愚蠢事。一个省的gdp是可以排列的,文学是难以如此排位的,至今尚未见到任何一位高人对中国当代文学排出各地域的名次来。我倒是想强调一点,可以称得文学重镇的省有许多,绝不止陕西一家。我们不能把自己囚在潼关以内自吹自擂自我欣赏,更不可自己给自己排座次,文坛毕竟不是水泊梁山。自信是进行艺术创造最可靠的精神品格和心理素质,而自吹“自排”却滑到不健全的心理形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