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4/4页)

胜利一村和二村,互相管对方叫做“对面”村。

“那是必须的。”

竞争机制激发了两个村的共同热情。两个村的一群糙汉子们竟然真开始研究剧本,组建了几个队尝试演出。每天晚上之后的闲暇时间里,临时组建的几个剧组都在尝试表演剧中的人物。其他人则在一旁帮忙点评。

这样的赛制也短暂地打破了屯田官兵和改造对象之间的隔阂,有好几个剧组都是有不同身份的演员组成的。

铜环三六自然是最受追捧的演出人选,毕竟大家都相信“原型”能把这剧中的人物演得好一些。

谁知铜环三六一开口,听众都傻了:这时何等的破锣嗓子。任何邀铜环三六加入剧组的企图都立即破产。

最终铜环三六成了好几个剧组的“顾问”,由他来指点剧组成员如何体会剧中人物的心境,如何能演得更加出彩——这被胜利二村认为是他们战胜一村的“杀手锏”。而铜环三六作为“原型”,也确实对同欢这个人物有不少了解,结合亲身经历将人物的动机一解说——

剧组中有屯田的官兵,听了铜环的解说,纷纷点头感慨:“原来是这样!”

原先不怎么了解山匪这个群体的屯田官兵们,现在总算是迈出了理解的第一步。

这边“演员的诞生”正如火如荼地组织着,贾放那边却收到了新的提议——是桃源寨的姑娘们提出来的,可以在文化活动中心组织“对歌会”。

贾放吃惊不小,问:“你们说的,是,那种,对歌会吗?”

桃源寨土著的风俗,青年男女在对歌会上以歌应答,自由相恋。在对歌会上有看对眼的便可以直接领走,成其好事。

桃源寨的姑娘落落大方地回答:“当然不是!”

“南方地界,能唱山歌的大哥和妹子都不少,好些人都有一副好嗓子,只是无用武之地罢了。”

“而且这种对歌会,参加的门槛并不高,不需要记台词,不需要会演会唱,只需要能开口就行。哪怕是破锣嗓子也有破锣嗓子的风味。”那姑娘继续说。

“甚至有时不用特别安排时间地点,汉子们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来一群姑娘,也能对歌对起来。”

这确实是——贾放心想,否则为啥老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呢?

桃源寨姑娘们的这个提议,确实符合贾放早先说过的,极大程度提高文艺活动的参与度,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一经提议,便也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

但是贾放还是觉得好像缺了什么。直到有一天,贾放路过胜利二村的时候,看见一群将校正聚在一起,玩一种南方乡间的小游戏——扔石头。倒也不是比赛谁扔得远,而是一种策略游戏,比赛谁能把旁人的石头从中心区域给“碰出去”。规则和现代的冰壶,或者法式滚球的规则有点儿像。

聚在一起玩石头的几个将校,既没有出色的嗓子,也没有戏剧表演的天赋,对怡红文化中心的各种活动都不怎么敢兴趣。相反他们聚在一起扔石头,倒是扔得津津有味。

贾放恍然大悟——他怎么就早没想到的呢?

文体不分家,在文艺活动之外,他还应该给这些汉子们多组织一点体育活动才对啊!

贾放搓搓手:看来“怡红文化活动中心”的大招牌要改了,改成“怡红文体活动中心”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