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2/4页)

除此之外,这种剧场结构还有一个优点:剧场不舍包厢,便抹平了阶级差异。哪怕是武元县令袁化到这里看戏,他也得和别人一样,席地坐在看台的水泥地坪上,最多自己带个垫子。

“各位,你们很幸运,今天刚好是《同欢记》剧组过来进行不带妆彩排的日子。大家可以先睹为快,看看这新版的《同欢记》是否对你们的胃口。”

一听说能看《同欢记》,在现场的观众登时都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人们齐声鼓掌,整个剧场内环绕着一片热烈的掌声。

贾放知道自己的介绍工作已经完成了,赶紧退到一边。只见负责伴奏的演员已经抱着胡琴、竹笛之类的乐器上台,在舞台一侧坐下。

一个穿着家常衣裳的桃源寨土著小姑娘走上来,开口便唱。她就是剧中“凤珍”的演员,是桃源寨歌唱得最好听的姑娘,被称作桃源的“百灵鸟”。

这个时空原本不作兴女子上台演戏——但这一点对桃源寨不适用。桃源寨的女孩子们本就敢于大胆地冲心爱的男子唱出她们心中的歌谣,上台演出又有什么不敢的?

武元县中原本有些士绅大族认为女子上台,抛头露面,有伤体统与风化。但是在此前的丈田和匪患的过程中,受损失最大的就是这些士绅大族。两回下来便都老实了。旁人问起,他们也会说:既然是贾三爷操持的,那一定有贾三爷的道理!

胜利二村的改造对象代表中,铜环三六也在其中。这姑娘一上台,他身边的同伴便赶紧用胳膊肘推他:“三六哥,快看和你相好像不像。”

铜环三六:……我哪里来的相好?

说实话,铜环三六本人对于《同欢记》,心里是十分抵触的。虽然不止一个人对他说过,恐怕就是因为有人写出了《同欢记》,天下的百姓才肯相信了铜环三六不是真的“匪首”。但是铜环三六却更倾向于是他自己主动交待,县官老爷才“坦白从宽”的。跟这剧有个啥子关系?

可一旦铜环三六抛开“这部剧的原形是我”这样的成见,认真将剧看下去,铜环三六却渐渐自我代入了。

这剧多贴近他以前的生活呀?没入伙之前,他家过得就是那样的苦日子。

入伙之后,他可不就是那样被人逼着,一步错,步步错?

《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上写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可是是什么让他丢弃了那些人与禽兽的宝贵区别?是心中的贪欲,还是对法理律条的无知,还是贫穷生活中的那么多不如意?……那背后的推手又是什么?

如果他铜环三六此生有幸能有子嗣后代,他希望他们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希望他们能有哪些改变?以及……什么样的世道,才能算是好的世道?

一出《同欢记》演完,才从剧情中清醒过来的同伴们惊讶地发现:身为男主原型的铜环三六本人,竟然泪流满面,哭得不能自持。

铜环三六这样的表现,登时又为这一出剧目增加了口碑。众人都在传:男主原型观剧之后悲恸至泪崩。

贾放也看了整部剧,对这部新的《同欢记》十分满意。

此前他让《同欢记》的剧组再将剧本好好打磨了一回,加强了同欢早年的戏份,让同欢后来被迫走上从匪道路具有充分的必然性,同时也引发人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同欢的悲剧。

贾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有趣的是,写出《同欢记》剧本的,竟然是“滴翠亭”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之前收集了很多关于铜环三六的情报,又访问了大多数山匪,着重细问他们究竟是如何走上山匪这么个没有前途的职业的,最终将这些材料汇编在一起,创作出了一个“同欢”。

经此一事,贾放忽然觉得这名工作人员十分有才,完全可以把他单拉出来,再找几个类似的人物组建一个文艺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