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3/4页)

已经有些人想过,贾放既然对付了“隐田”,想必也会想法子对付“诡寄”。也有人想过,贾放面对读书人,甚至是属官,不知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可谁也没想到,贾放还是采用了这样简单粗暴的法子:征用,然后直接赁给别人去耕种,一种种好些年还不用付佃银。

“贾……贾大人……”一群读书人与吏员们,嗫嚅着不知该如何向贾放求情才好。

半晌,终于有人开口求道:“贾大人,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您高抬贵手,免于征用的?”

贾放微笑,态度很好:“当然可以,想免于征用,按时交粮赋就行啊!”

众人原本被贾放狠狠地吓了一跳,以为所有土地都会被贾放征用的,现在听贾放说,只要每年交粮赋,就可以免于被征用——这些土地反正也不是他们的,于是这些人决定回去与那些“诡寄”的实际主人商量商量。

“贾大人,学生请求您宽限两三日,让学生……与内子商议一番。”

贾放实在是有点儿憋不住笑,真想问一句:您有几位妻室,给三天时间够不够?

但看这些读书人面皮也薄,不像是能开得起玩笑的。既然对方已经软了下来,自己倒没有必要再咄咄逼人了。

于是他允了这些人,有两日的时间可以慢慢商谈,两日之后,由各人自行前往武元县申报,究竟是愿意土地被征用,还是同意以后征缴赋税——征缴赋税,又是征缴的哪些田地上的出产。

将这些都说明清楚以后,这些举子、生员、吏丞、里长,将重新获得特殊标记的地契,注明他们免于征税的限额内土地,其他则和普通地契一样,以示一样需要缴纳粮赋。

两日之后,这些人大多是拖家带口来见贾放的——他们每一户都带来了很多“亲戚”,大多是来要求将原本记在举子生员们名下的土地重新记回自己名下的。既然把土地寄在旁人名下也一样要缴粮,那还不如写地契的时候就写自己的名字,放心点。

贾放见了这些举子和生员,还少不了要勉励两句,嘉奖他们为国奉献,不让一分土地荒废,也不让国家少一点点钱粮。

待将这些人送走,贾放觉得自己脸上的肌肉都已经笑僵了,必须去揪一揪,才能恢复过来正常的表情。

说实话,贾放很不喜欢这种工作,他不喜欢,也不擅长——

如果要他长久居于这种环境之下,他迟早要变成假笑男孩。

因此贾放本能地觉得,与他比赛的那个人,在他的位置上一定会比他做得更好,一定驾轻就熟,举重若轻……

但是武元县的这些改变如果获得成功,那么武元也能像桃源寨一样,成为一个新的样板,有无数的成功经验可以推下去,除了武元,整个永安州很快也能像这样解决官吏人浮于事谋取私利的病根,搞掂土地归属的顽疾。

*

转眼之间,刘家从风头正劲的刘家,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刘家。

无论是“飞洒”、“隐田”还是“诡寄”,这次刘家主持丈田以后,全都无所遁形,一项一项地都浮回了纸面上,该交粮赋的还是要交粮赋。

刘家拿人钱财忠人之事,事既未成,就要破财免灾。他们把所有从各家收到的好处全部退了回去。

但是当初求上刘家的人还是觉得蒙受了损失。渐渐地,就有流言流了出来:这次刘家其实是官府的“托儿”,故意做出一副愿与各家大粮户商议的表象,其实私底下却是摸透了各家田地的实情,并且将这些消息都向官府透了底,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这些流言一旦传出来,刘家立即成了被反噬的对象。各地的大粮户索还了当初给的好处都觉得还不够。他们自然不敢闹上县衙,但是纠结起来打上刘家还是做得到的。

刘家世代掌控武元县里的钱粮,子弟多精于庶务、数算,跟人打架斗殴都不擅长。于是外头人打上刘家来,刘家很是吃了些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