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4页)

贾放在远处听见,也觉得很好笑。

在他看来,桂遐学这个家伙的智商和接受力,已经高到让人嫉妒。贾放心想:这家伙若是放在别的时空,准保能成为爱迪生一流的人物。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人推动的。

桂遐学和贾放自己相比,所缺乏的只是经验与见识而已。因此贾放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可以当对方的老师。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在关键时候给予指点,让这家伙的聪明才智在现在这个世道里也可以大放光彩罢了。

果然,很快桂遐学就做出了涡旋型的蚊香,两枚涡旋型的蚊香叠在一起,到使用的时候再拆开即可。每一枚蚊香刚好可以点上四个时辰,差不多就是一夜的光景。

不止如此,桂遐学在这期间也把水力织机捣鼓出来了。但是这第一台水力织机织出来的布匹似乎有点儿问题:这织机用的是麻纱,织出来的麻布经线与纬线之间的距离有点儿大,相对正常布匹而言有很粗很大的洞眼,从麻纱的这头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另一头,根本当不得衣料穿。

桂遐学拿到了织出来的麻纱,做声不得,只管坐在纺织厂的地板上,瞪着那细细的纱眼发呆。

“锦花”的妇人们见到这情形自然也都失望。但是桂遐学此前没日没夜地钻研这织机的过程,她们全都看在眼里。于是妇人们都开口安慰:“桂教员!”“桂神仙!”

“别难过了,我们信你,下一回肯定能行的。”

谁知桂遐学咕咚一下站起身,举着手里的麻纱道:“谁说咱们这就失败了的?”

“贾大人日常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咱们这织机未必就不成。大家看看,这织机织出来的麻纱,像什么?”

妇人们:……像什么?

渐渐地,有个妇人看出来了:“这像是大户人家糊在窗户上的窗纱啊!”

“对!”桂遐学一拍大腿,道,“正是!贾大人不是让咱们做蚊帐,那蚊帐细细软软的,但是上面也是这么大的洞眼,既能透气,又不让蚊子飞进来不是?”

蚊帐多是用棉纱织成,成本较高,一般人家都舍不得用,只肯买小小的一顶,让家里最小的孩子睡在那里面。

“但若是咱们不把它做成蚊帐,而是把它当成窗纱,糊在窗上,这岂不是给整座屋子都罩了一座蚊帐?”

登时有人问:“那大门敞着怎么办?”

马上就有她的同伴反驳:“晚上蚊子多的时候,谁还总敞着门呀?”

桂遐学却仰天大笑一声,然后说:“我们可以做纱门,不就和窗户一样,做一圈门框,然后在门框里绷一圈这样的麻纱,这不就是纱门了?”

妇人们彼此看看,都为桂遐学的脑洞惊呆了。但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登时有家里的男人是木匠的妇人冲出纺织厂,还丢下一句话说:“我去问问我们家那口子去——”

这“锦花”刚刚做出来的残次品水力织机,就因为这么一个脑洞而被挽救了。

但正当桃源寨的人们一起为各种防蚊产品而努力的时候,贾放已经到了武元县他自己的节度使官署之中。

太子太傅夏省身大人已经接到了武元县。县令袁化把县里最好的大夫找来,命人寸步不离地守在文庙里好生照顾。但袁县令自己不敢在文庙久待,接口要下乡巡视疟症的发病情况,带了李师爷离开县城,到县内各镇巡视去了。

贾放恰于这个时候赶来了武元县。

他亲自去看过夏省身的情况,有点儿明白为啥袁化要赶紧跑了——看着老大人的情况实在是有点儿糟糕,袁县令还是决定这个责任理应由贾放来背着,而不是他袁化——真是个讲求实际的官场老油条啊。

夏省身在路上就病倒了,被接来武元县的一路上舟车劳顿,只有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