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4/4页)

陶村长和桃源村的土著村民们一起感慨。

*

贾放将这些珍贵的辣椒和番茄带到稻香村中,交给双文。双文再带到荣府院里,交给孙氏。孙氏在烧炕的土灶上架了个小陶皿,抓一把辣椒放在陶皿里,慢慢地都焙成干辣椒。

还有些辣椒有剁碎了加盐和蒜泥,一道腌成酱的,也有整个扔进泡菜坛子泡的。

番茄在寒冷的天气里一时也冻不坏,便先这样保存着。

贾放检查了孙氏做的各种酱和泡菜的成色,郑重感谢了这位将他从小看到大的妇人,然后告辞,匆匆出门去。

他没有去“小楼”,而是径直去了南门市的一处屠宰场。跟着他一起去的赵成露出些不情愿,小声抱怨:“三爷,那种腌臜地方,您还要亲自去啊?”

贾放淡淡地说:“也就是因为青松不方便,我才叫上你的。”

上次李青松受伤,是水宪带他去看的大夫,并且带他在北静王府将养了一夜,第二天才送回来的。青松还随身带了一大包药,外敷内服都有。贾放也不得不承认水宪这人办事就是周到。

如今青松就这么在荣府将养,大夫嘱咐了,七天之内不宜见风。贾放这次去南门屠宰市就带了赵成。

赵成一听贾放话里有话,登时啥也不敢抱怨了,只讪笑着说:“爷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您别怪我,我听您话还不成吗?”

贾放不理他,反而加快脚步,来到一间屠宰坊,进门直接向人打招呼:“刘师傅,备好了吗?”

来人见到贾放,忍不住面露喜色,搓着手道:“贾三爷,您是堂堂国公府的小公子,竟然屈尊亲自跑到我这儿来……瞧我这儿,又脏又乱,连个招呼您坐下喝茶的地方都没有。”

老刘这就是一间屠宰坊,这间屠宰坊确实不太讲究,地面上刚刚被冲刷过,依旧依稀可见血水,墙壁上挂着半爿猪,梁上还挂着几个洗得干净白嫩的猪蹄。

赵成缩在贾放身后,使劲捏着鼻子,心想,这什么味儿。

贾放却哈哈一笑,摇手对老刘说:“不妨事,我这就是为了一口吃食,要是东西真的好,要我上哪里都可以。”

老刘一声大笑,道:“爽快!”

他说着就从身边一口大锅里捞出一整块煮到七八分熟的五花肉,顿在一块洁净的案板上,提起一把厚背大刀就开始切。说来也奇,这老刘一脸络腮胡子,长得极其粗豪,那刀也是极厚,但是他手下切出来的五花肉片却是像纸一般厚薄,一整块五花肉,切出一大盆。

贾放见了那刀功就赞了声好,说:“完全不安于我们以前那位厨子。”

老刘将白肉切完,又从锅里捞出一大串黑紫色的条状物,往案板上一顿,然后将其中一条切成拇指厚的金钱片,装在盘子里,递给贾放。

贾放伸手接过,只闻了闻,便点头道:“料都加足了!”

老刘声如洪钟,应道:“照你说的,盐、葱、姜、胡椒、大骨汤……都加足了。”

贾放随手抽了双筷子,夹了一块黑紫色的金钱片尝了尝,点点头,说:“就是这个熟度,不能再煮,再煮就老了。煮到这火候,就捞出来浸在凉水里。到时候这血肠就连水带盆,再加上那切成薄片的白肉,一起送来我们店里就行。”

赵成在贾放背后缩着脖子,听贾放像个老饕似的侃侃而谈,心想:怎么三爷跟个厨子似的懂这么多?

待赵成听到“血肠”二字,登时睁大了眼——他明白了,感情那黑紫色的东西,竟是用猪血做的?贾三爷一个国公府的贵公子,竟然在捣鼓猪血这种吃食?

贾放却非常满意,对老刘说:“我保证,以后你的杀猪铺子只凭这两样,就能风靡全京城。”

“对了,我们那店铺刚改了名儿,以前叫‘小楼铜锅涮肉’的,现在改名叫‘小楼火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