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4页)

贾放心想:原来真是难产啊?史夫人因为贾赦是个难产生出来的孩子就不待见他,但这……这也不是贾赦的错啊!

“所以母亲偏疼老二,我也没什么话好说,她毕竟是母亲。”贾赦一副认了命的样子,“但我毕竟娶了亲、生了子,往后我还有老婆孩子要养……究竟该如何,我心中还是有点儿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来找你商量。”

贾赦就算再退让,也不可能无止境地这么退下去。

“老三,也就你,让我觉得我在这府里还有个说话的人。”贾赦一副可怜相。

“我以前想过,如果我想争,我就去父亲那里求个职务,去西面从军,一点点攒着军功。若是将来真的为国立功,母亲就算嫌我,应当也说不出什么。”

“但我也想过不争,就安安心心地做个田舍翁,把爵位让给老二。老二虽然迂腐,但没准他能娶个精明点儿的媳妇呢?”

贾放:……可不是!

“而且老二有一桩好处,他只管读书,只管解释那些圣人的文字,往后他入仕途,凭着他那番心性和能耐,要他犯什么大错,应该也还犯不出来。”

贾放:……这位大哥说起话来,还真是“高级黑”啊。

“老三,你年纪虽小,但我晓得你一定是个做大事的人,有大气魄,大眼光。”贾赦抬眼望着贾放,“你说说看哥哥这次,该去把这个责任担下来吗?”

贾放听了贾赦给自己吹的一大通彩虹屁,忍不住有点儿汗颜。但是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对,于是问贾赦:“都察院是……的人?”他伸出三个手指头。

贾赦一怔,想了一会儿,疑疑惑惑地点点头。

贾放想了想:“大哥,这事儿,你可千万别自作主张。我想你最好还是找个机会,带上那管事,一起去父亲面前分说清楚。你刚才说的,这件事牵涉了朝中好多人家,四王八公都有涉及,我觉得不像是都察院心血来潮,拿着本账簿盲狙一通。”

他还有句话没说出来:恐怕是在逼站队啊!

贾赦听不懂“盲狙”的意思,但是“心血来潮”他是懂的。至此便全盘想通,贾赦点点头,眼中疑云尽散,冲贾放笑道:“还是老三见事明白。”他手一挥,“就这么办!”

没过两日,传出消息,贾代善因为荣府在早先旱灾赈济期间“行事不谨”,自行请罪,辞去了上回赈济有功之后,皇家赐下的那一堆虚衔。很快上头就准了,贾代善官职、爵位都没动,头上的虚衔则一并撸去。

荣国府在旱灾期间勾连相熟的粮行购入平价粮食的事便算是实锤,得了定论了。

荣府内外,怎么看怎么觉得贾代善太亏。当初辛辛苦苦地赈济灾民,修建两个流民营,赈济二十万灾民,直到旱情舒缓,又送他们缓缓回乡——最后啥都没得到,还把自己名下的封地转到了小儿子头上。

外头人怎么想无关紧要,但荣府里史夫人可是半个月都没给丈夫好脸色看。连带贾赦贾政贾放三个儿子,史夫人也一个都不见,每日只拉着亲闺女小棉袄贾敏诉苦。贾敏每每从荣禧堂里出来,只能向父亲和哥哥们送上歉然的笑容。

贾放让贾赦着意打听了一下其他四王八公此事上的结果。贾赦打听回来,说是其他人家多半查实了买粮的数额较小,又或是买粮的时日是在旱灾恶化之前,粮价还未大肆上扬的时候。因此,多数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总之,没有一家如荣府这么凄惨,也没有一名王公像贾代善这么吃亏的。

贾放听贾赦这样说,倒是舒了口气,心想:在这种事情上,吃亏也许是福也说不定呢。

但贾赦的心态到底还是受了影响,和贾代善谈过一次之后,他很明显地开始积极地为自己准备后路。他先将自己手头的一些产业转到了张氏名下,然后又张罗着要再为媳妇儿多置办一点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