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4页)

他有点儿猜到水宪的意思:如果纸币这个东西,能在他那小小的“试验田”里成功推广开来,那么水宪也会考虑在别的地方推广。

贾放完全不介意。

但是水宪看起来却对他的不介意有点介意,盯着他看了半晌,才敛了眼帘,叹了一口气,说:“我送你出去。”

*

桃源寨稽查队长王二郎已经过了他最忙碌的一段时间。

截至目前,无论是桃源村的土著,还是新余村、一村二村三村的移民们,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贾放管那个叫做“习惯养成期”,还说这个阶段通常只有21天,最长不会超过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王二郎和他“不打不相识”的好朋友赵五光,每天到了“关键时间段”,都会各自带着一个稽查小队在村里巡逻,致力于帮助村民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俩还时不时地组织年轻人开展“消灭钉螺”的活动,力争在桃源寨辖内的所有水域之内,都绝无钉螺的踪迹。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余各村病人的一天天康复,王二郎的稽查队也越来越闲。

乡民们目前已经习惯了贾放提出的各种要求,人与牲畜不混浴,不随便进入河滩洗澡,公共厕所外面也没人会忘记洗手。

有些妇人自己学了制香胰子的法子,去“三村食堂”讨些废油来,又去集上买些烧碱回来,自己制胰子,往里面加点香花,制出来的胰子两文钱一小块,竟然也卖得很好,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唯一让新余乡民觉得可惜的是,农家肥没法儿用了——贾放严禁新余移民们使用农家肥,而是坚持要让这些农家肥都收集在一个砖砌的大池子里,做“无害化”处理。

这个池子,贾放还给起了个名字,叫做“沼气池”,除了农家肥以外,还往里面堆了秸秆猪粪之类,说是要“发酵”。

王二郎就越发不懂了。但是贾放却真的带人把那沼气池封住,还装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指针——贾放说那是压力计,要村民们无论如何都要时时照看,一旦压力高了,就要打开气阀降压,否则这池子就可能会像大伙儿年节时候放的爆竹一样——“嘭!”

王二郎凭空想象了一下,这么大的爆竹,里面填的又都是这些“料”,凭空炸上天……画面太美不敢想象。他还是决定自己这个稽查队长应该带起头来,每天检查一遍压力计。

可谁想到没过两天,贾放却又说压力到了,可以用了?——王二郎还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到贾放带了几个人,在这沼气池旁边铺了几根管子,然后建了一座大灶。阀门一开,一点火,当真是灶火熊熊。

这件事在桃源寨引起了轰动,整个桃源寨的人都跑过来围观,都觉得那火焰烧起来出奇纯净,火苗子蓝莹莹的还没有黑烟。

王二郎身边是他同村的一群妇人,叽叽喳喳地商议:“这不会就是天火吧!”

“你这是傻!从那沼气池里出来的,怎么会是天火?明明是地火——”

“……”

“不过管它是什么,用它做灶火,咱这不就不用去砍柴了吗?”

“是呀,也不用每次引灶火的时候被熏个一脸黑烟了。”

王二郎这下子得意了,对身边的那群妇人说:“你们这就不知道了吧?贾三爷说得很明白,这是‘沼气’。”

“这沼气啊,其实就是那些沼泽地里冒出来的气泡——咱们看着只是一个一个泡泡,其实都是可燃的,一点就着。贾三爷说他这不过就是建了个池子,模拟那些沼泽地里的环境,然后把这些气泡都收集在一起,等气泡积得多了,就可以点起来烧饭做菜了。”

妇人们听见了一起笑:“是……那池子的味道也和那死水泽子一样,死臭死臭的。”

王二郎:“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