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4/4页)

与这种恢复“井田制”相呼应的,是陶渊明笔下那“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花源。

但桃花源终究只是个乌托邦,桃源村则必须得到发展。

贾放一旦把这些都想明白,他立即不沮丧了,反而有了动力。既然时代变了,村民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也就不想着以前指哪儿打哪儿的好事了。

村民们不是觉得上学没好处吗?那就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给他们看,就比如说,去上学的娃儿——管饭,送娃上学的家长——发奖状……总之让他们知道这是能光宗耀祖的事。

至于那些实际的困难么,他也不是不能折中让步。比如说,可以安排农忙时学塾只上半天学,放半天假,农闲时再上全天之类……

不过这样一来,桃源村的科教发展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发展战略,无法一蹴而就。

饭要一口一口吃嘛!贾放心想,不过万一老天抽风,哪天给他空降一大批科教人才呢?

他暂且将这些事都放在一边,就去检查潇湘馆的修复情况。

大观园里的工人们早先已经将潇湘馆倒塌的房屋部分清理干净,现在正搭了脚手架,将没有倒塌的上房东屋小心拆除。

贾放嘱咐过他们要小心些,因为考虑到倒塌的屋内可能还保存着一些重要物品。

贾放心里想的是书籍,小工们却总以为他们能在这里找到金银珠宝,无论从砖缝里找到什么,都恨不得看一看,吹一吹,啃两口……因此工程进度略慢。

“三爷,三爷,您快来看!”

突然有个小工叫来了贾放:“那里,那里好像有些东西。”

小工伸手一拉贾放,贾放便敏捷地爬上了脚手架,顺着小工的指点看去。小工指着潇湘馆屋顶下面,东面山墙跟前。

屋内没有照明,光线昏暗,贾放眼前一片影影绰绰地,看不清楚。

“那是什么?”贾放问。

“看起来像是架子——博古架!”小工依稀辨认出了眼前的东西,顿时兴奋起来,其他人闻声也涌过来。贾放此刻仿佛置身考古发掘现场,有什么了不得的宝贝即将出土。

谁知有人瞅了半天叹息一声:“完了,都是书……”

贾放也看清了,差点儿直接从脚手架上一跃而下。书籍对他而言,才是无价之宝。

谁知这时,天边隐隐滚过两声闷雷,贾放猛地抬头,向空中看去,眼看着夏日午后的天空,一朵朵浓云迅速地卷了过来,原本明朗的天立刻阴了。

贾放纵身跳下脚手架,高声道:“快,去找雨布,油毡……实在不行草席也成!”

小工们都有点儿犯傻:这来得及吗?雨眼看就要下下来了。

“三爷,若是下雨会泡着里面的书,这屋子已经塌了这么久,要是泡……早都泡烂了吧。”

“那不一定,咱们最近拆屋子,许是刚巧把能挡雨的那部分给拆去了呢?”贾放不是个轻易会放弃的人,这会儿直接赶着小工们去找了东西来,又亲自爬上东屋的脚手架,把雨布和油毡都铺上。

他刚刚带人铺完,那夏天午后的急雨就落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