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4/4页)

粮行里出来的,不止有身强力壮的伙计,还有十几个一脸凶相的护院,一概挽着袖子,露出胳膊上的腱子肉。京里的百姓就算是再舍不得,也不敢拿眼前这盛放这天价稻米的车驾怎么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行的伙计把车驾赶去后头粮仓。

驾车的小伙卸了差事,这时似乎松了口气,小声说:“这是金银稻,自然贵点……”

京里的百姓都冲他怒目而视——这风凉话说的。

好好的希望,陡然间落空,眼下人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的痛苦。

谁知小伙继续说,“寻常稻米其实也有……”

人群愣怔了一两个弹指的功夫,随即轰的一声围拢上来,将小伙周围围了个密密麻麻,水泄不通。

小伙瞅了瞅身边人群那渴求的眼神,笑了笑说:“吾们公子说了,明天未时一刻,在打铜巷的胭脂坊……你们能不能不把这消息教别的粮行的人知道?”

南方小伙说话带着口音,没法儿像京里人那样卷着舌头说话。可是他这话在京城百姓耳中听来,就像是圣旨纶音一样。

“是,是是是——”

“胭脂坊,记住了。”

“怎么听着像个卖胭脂水粉的地界儿?”

刚有个没眼色的把这话问出了口,立刻就被旁边的人重重拍在肩膀上:“你想啥呢?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吗?”

在身周各人各种眼色的提示之下,这个冒失鬼终于反应过来,点着头失笑道:“对对对……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红的胭脂,给媳妇捎一盒,白的水粉,一家老小,多多地背它个两斗回去。”

“是啊,就是如此!”

“往后大伙儿千万记得都这么说。”

“对对对,大伙儿以后都只说买胭脂水粉,尤其是在那些粮行的伙计们面前……”

“是呀,既然有平价的胭脂水粉,可千万别叫别的胭脂铺子给听去了,抢在咱们前头去收货!”

至此,京里的百姓多了一项兴趣爱好,就是去打铜巷的胭脂坊买“水粉”,而且买起来很吓人,都是论斗买的。

“今天到的是寻常铅粉,成色一般,胜在便宜,和官价差不多。”——这就是普通米,可能还有点儿陈,价格和官价一样,在七十文一斗。

“赶紧地,胭脂坊的掌柜说了,今儿晚上到的是上等江南茉莉粉,只要七十二文钱一斗……大家伙儿,赶紧抄家伙啊……”这就是上等江南好米到店了。

而京里的粮行却对此一无所知,唯一注意到的,便是忍痛数着兜里的铜板,上粮行里买高价粮的寻常百姓越来越少了。

但是京里的各大粮行却无暇注意这件事——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种源自江南的神奇谷物“金银稻”上。

*

贾放在林如海当中表演了一回“江南大粮商携粮进京之后”,前去向林如海恭贺:

“如海兄,经此一事,恐怕世人都会以为这江南人杰地灵,江南的粮商,也都与如海兄一样,倜傥儒雅,出口成章。”

林如海羞涩地笑:“哪里哪里,子放你莫要再笑我……不过我也没想到竟能说动那‘百谷尝’,让他用一百四十文的价格收购我们那些‘金银稻’。”

林如海带去余庆行的两万石“金银稻”,哪里是什么真的“金银稻”,根本就是一般新稻与一半陈粮混在一起,两种颜色一混,到了林如海口中,便成了天下奇珍、江南神谷“金银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