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6页)

没人搭理她。

她左右看看,只好自己尬回去说:“说不好吧,这里靠着海,随便以前哪一朝,一打仗,遭殃的就是咱这地方……”

老三常靠山靠海,三郡相连,古时这里常常又被分裂成好几个国家,因此,这里的历史凌乱不堪。

俞东池点点头,主动帮老太太到了一杯茶。

老太太已经喝了不少,现在看到水就想尿,她赶紧摆手大声说:“可不敢喝了,再喝尿裤了。”

俞东池被这老太太吓了一条,他愣了一下,失笑的放下茶壶说:“老人家不要着急,您先去舒缓一下,咱们慢慢来。”

老太太一摆手,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不去!”

江鸽子拖过一边的条凳坐上去,他到也不着急,就是看个热闹。

老何太太掰着指头开始给俞东池说了起来:“咱老三常,也有段好日子的,听老祖宗说,那会子,老三常还不是外姓王那个老牲口的封地那会儿,咱这,嘿!一到初一十五,那叫个热闹!那真是,一年四季,月月过年……甭看咱现在人丁兴旺,那以前,咱老巷没出息,就是出力工的地儿,行商的事儿,那也是人家前十一巷后来被外姓王逼捐,给挤兑的家破人亡了,才轮到咱们做起买卖来。”

老太太说到这里,忽然回头对着犄角旮旯喊了一句:“一开~哎!”

早就按耐不住的黄一开立时蹦了出来,他几步跑到这群人面前,先是挨个施礼抱歉,最后才扭脸看着自己老姐姐问:“姐?”

老太太问他:“一开,咱祖宗的赶集本子还在不?我记得咱娘是传给你了?”

黄一开点点头,扭脸对俞东池施礼到:“贵人,我姐姐年纪大了,这事儿都在我脑子里,我跟您详说,您看成不成?”

老太太赶紧点头:“对对,我家一开,打小聪明,他诚实勤快,就没有不喜欢他的,当年他十二上就去大柜盘账待客了,您老问他就成,我……我老糊涂了。”

说完,她看着江鸽子手里的钞票一咬牙:“钱儿都给我老兄弟就成!”

黄一开抿嘴笑:“姐,我不要,都是您的。”

“那可不成,我家那不争气的小王八蛋,连累的你养老钱儿都没了……”

“姐~!”

“弟~!”

江鸽子有些恼怒的用钞票当成扇子呼啦了两下:“一会你们回去分赃,什么时候了,就别互吹了!赶紧说!”

俞东池又笑了起来。

他从来没听过这个词汇,还……互吹!

黄一开多有眼色,他便立刻扭脸对着俞东池到:“其实,历史上,常辉郡最稳定的时候,大概是咱九州建国初年,那时候常辉兴旺,就润养出了十四巷。

这十四巷,头一个说的是春晓过后百茶香,春晓是当年茶商第一巷,那边开市交易也是春晓这个节气过之后,天南地北的茶商会云集在咱这片地方,品茶,赏茶卖茶,那时候,靠岸的小商船,要天摸黑从海港入元宝河,有大集须得排队两日才能上岸,您老想象一下,早先咱这地儿得有多么的热闹!说到这宝塔阁前有佛灵,其实说的是,那……”

黄一开脸色一变,忽住了嘴巴,猛的回头看向江鸽子。

江鸽子懒洋洋的从半躺的条凳上坐起来,他看着天空,好半天没说话。

俞东池好奇的与周松淳对视,心里也是忽颤悠了一下。

“杆子爷……这事儿,好像是闹大了。”

江鸽子无奈的点点头到:“大就大吧,这么些年了,你们不说,下一代不提,这事儿就断了传承了,那老家伙地下埋着,也膈应人不是,我跟他也不是一路的,再者,明儿改建呢,还不如你们说了,也给祖宗做的事儿,赚个好名声,总不能让祖宗白白担惊受怕,对吧?”

说完,江鸽子走到俞东池面前一伸手:“一千贯,卖你个和尚教圣地,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