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6页)

江鸽子无奈的摇头,他摸摸自己的脖子,对着天空来了一句:“小林子!你去把老段奶奶背来……”

这话音还没落呢,老何太太咻的一下蹦起来,她一手捂住江鸽子的嘴巴,一只手做无影摆动大声喊到:“别!别!别!我那啥,我,我我刚才是渴了!渴了!我想喝水……”

其实吧,喊来老段太太也没用处。

有时候,典故靠着口口相传,只有老何太太这样的有班子出身的老人家,会有一些传承。

江鸽子平时听她唠叨惯了,大概也知道她知道一些线索,而这些线索却是墨女士她们求而不得的信息。

老何太太为了面子,只能硬喝了半罐子水,喝完放下杯子才小心翼翼的问江鸽子:“杆子爷儿,您看……”

江鸽子很严肃的看着她叮嘱:“你乖点啊!”

老太太确定肯定的点头:“好好,我乖!您说啥是啥,我乖!”

身边传来一阵嗤笑的声音,老太太讪讪的低头羞愧,还伸手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嘴巴。

江鸽子看着俞东池,一伸手:“十贯!”

俞东池摆摆手,有人递过来十贯纸钞。

江鸽子接了钞票,让开一步。

俞东池拿着拳头抵着嘴唇咳嗽了两声,这才忍着笑问:“老太太。”

老何太太抬脸,她满是沟壑的老脸上,硬是挤出一脸笑,还脆生甜蜜的回答:“哎!!!”

俞东池终于笑出了声。

见他笑了,周松淳的肩膀终于不再紧绷,缓缓放松下来,也跟着笑了起来。

算了,只当给主子买了一个乐儿。

好半天儿,俞东池总算是整理好情绪问到:“老人家,您这首曲儿是跟谁学的?”

老何太太想了下掰着指头算了一下:“哎呦,那就久了,听我家里的奶奶说,那是早以前,祖宗逃荒到了三常,那会子也没个手艺,就编了这曲儿,到那有钱的户头门前,讨剩饭吃来着……”

俞东池点点头,又问:“那您能估摸出多少年么?”

身边伸出一只没眼色的,做捻钞票样子的贱手。

有人递给江鸽子一张钞票,江鸽子对老太太一扬眉毛:“说!”

老太太面露喜色,眼睛看着江鸽子手里的钞票说:“少说也得……五百年以上了吧,家里有族谱,最早的祖宗离现在就得五百多年。”

这样啊。

俞东池点点头,又问:“那您能详细说说,这曲儿里面,这十四巷以前到底活着的是什么人么?”

他身后有人利落的递出一张钞票。

这一次,江鸽子却不接了,他摸摸下巴,无赖气十足的奚落:“这是十四个问题,我说贵人,你不诚实哦。”

俞东池又想笑了,他硬生生的憋住笑,只能对身后摆摆手说到:“给……给他。”

死要钱,死要钱,今儿他算是开了眼了。

身后有人递了一张百贯的大面儿,又给了四张十贯的。

此刻,老太太已经激动的不成了。

她咽下吐沫,眼睛死死的盯着江鸽子的手。

心里想,这大买卖是杆子爷给介绍的,一会他能分我多少啊,不用多,一半儿也成啊。

江鸽子看老太太魂游天外,就顺手拍拍她肩膀:“嘿!问你话呢,别看这里,一会都给你,一文都少不了你的。”

都给自己啊!

老太太别别扭扭,讪讪的,有些害羞的伸出指头,故作大方的回答:“别呀,杆子爷您长命百岁,我们全家都记得……”

江鸽子都无奈了,他指着俞东池说:“你不好好说话,人家可没时间等你啊,您老赶紧的……”

老太太赶紧扭头,张嘴想说话,憋了半天儿她磕磕巴巴的问:“您老……问啥来着?”

江鸽子已经无奈,只好强忍着脾气回答:“问你,这十四巷以前都是做什么的。”

哦,这个啊!

老太太点点头,歪着脑袋思考一下才说:“这个啊,这个要从老以前说起了,要说咱常辉郡这个地方,说好,一年四季,四季分明,是个好地方!要不然祖宗能留下来不走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