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3/20页)

[41]《九丘》《八索》:传说中的古书名。孔安国《古文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42]始皇焚书: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毁除《秦纪》以外的列国史书,对不属于博士官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焚毁,私议《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秦始皇因此获罪于天下士人。

[43]《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解释《春秋经》。因其于史实所述详尽,故徐爱认为要理解《春秋经》,需要参考《左传》。

[44]语出《论语·阳货》。

[45]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桓,即齐桓公;文,即晋文公。两人均为春秋时期的霸主,推行霸道,而与孟子所倡之王道仁者不合。

[46]语出《论语·卫灵公》。阙文,古时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就叫作“阙文”。

[47]语出《孟子·尽心下》。《武成》为《尚书》中一篇,记载武王灭商后与大臣商议如何治理商地之事。

[48]五伯:指春秋五霸,按《孟子》与《史记》说法,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49]羲黄之世:伏羲与黄帝的时代,即上古时代。

[50]《三坟》:相传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51]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

[52]自此条起至第九五条为陆澄所录。

[53]陆澄,字原静,一字清伯,归安(今属浙江吴兴)人,王阳明的学生。

[54]结圣胎:道教术语。圣胎即为金丹、内丹的别名,指通过修炼,使得精气神凝聚在修炼者体内所炼成的丹。

[55]《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生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以善、信、美、大、圣、神,表明圣人德性的诸方面。

[56]孟源,字伯生,安徽滁州人,王阳明的学生。

[57]语出《河南程氏遗书》。意为天地浑然未分时,万事万物的理就已经在冥冥之中。

[58]语出《孟子·离娄下》。意为文王渴求大道,道已至而如未见。

[59]程颢《定性书》:“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将迎,指刻意地思虑。

[60]《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上达,意为通达天道,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下学,即一般意义上的学习。

[61]此条与第九六条重复,疑误,注释及译文详见第九六条。

[62]《论语·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说”通“悦”,高兴的意思。漆雕开认为应当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性,而非急着做官。漆雕开,字子开,又字子若,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以道德品性著称。

[63]《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贼夫人之子”意为,这是害了这孩子(指子羔)。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学生;子羔,齐国人,姓高,名柴,孔子学生。通过这两个例子的对比,王阳明所要表达的是,必须先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品性,然后才可以出仕为官,即所谓“学而优则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