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菲利斯·福格和同伴冒险穿越印度丛林(第2/4页)

夜里,没有任何意外发生。偶尔,传来几声野豹的长啸打破夜晚的沉寂,其中也夹杂着猴子尖厉的吼叫。不过,这些凶猛的野兽只是习惯鸣叫而已,对安睡在小屋中的旅客并不会造成任何威胁。弗朗西斯·科洛马蒂先生一直酣睡不醒,正像一位异常疲惫的老兵一样。万事通睡得很不安稳,他一直梦见自己在大象的脊背上翻着筋斗。至于福格先生,他睡得异常踏实,就像睡在萨维尔街自己的家中一样。

早上六点钟,他们再次启程了。向导希望当天晚上能够赶到阿拉哈巴德车站,如果真能如此,福格先生自伦敦出发以来节省下的四十八个小时,只是损失了一部分而已。

他们走下温迪亚群山最后几段斜坡,肯乌尼又开始快速奔跑起来。临近中午的时候,向导驾驭着大象绕过位于恒河支流卡尼河畔的卡林吉尔小镇。他一直竭力避开人类居住的地方,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恒河盆地的洼地,他感到在无人的荒野行进会更加安全。

从这里向东北方向,不足12英里就是阿拉哈巴德。他们在一片香蕉树下休息了片刻。这些香蕉如同面包一样能够解除人的饥饿,他们称它“如同奶酪一般可口”,并为此深得这些旅客的赞赏。

下午两点钟,向导又驾着大象钻入了茂密的热带丛林,而穿越这片丛林要行进几英里的路程。这位向导很愿意在密林的遮掩下一路向前,无论如何,他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任何麻烦,而且照此看来,他们将会顺利地结束这次旅行。

突然,大象烦躁不安地停下脚步,再也不肯前进。

这时,正是下午四点钟。

“出了什么事?”弗朗西斯·科洛马蒂先生从驮鞍里探出头来问道。

“我也不清楚,先生。”帕尔西人一边回答,一边侧耳倾听着从密林深处隐隐传来的嘈杂声。

过了片刻,这些嘈杂声变得越来越清晰了。那里似乎在举办一场音乐会,尽管相距很远,但是仍可以分辨出人群的喊声以及击打铜乐器的声音。

万事通睁大眼睛,竭力倾听着。福格先生则耐心地等待着,一言不发。

帕尔西人跳下大象,把它拴到一棵大树上,然后钻入了茂密的灌木丛。几分钟后,他跑了回来,报告说:“那是婆罗门教的信徒在游行,他们正向我们这里走过来。我们得赶快躲起来,尽量别让他们看见。”

向导解下大象,把它牵到密林深处,并叮嘱旅客们千万不要下地。他自己则做好准备,必要时随时可以跳上大象逃走。不过,他认为这群人很快就会走过去,不会发现他们,因为树林浓密的枝叶已经把他们完全遮住了。

嘈杂的人声和乐器声交织在一起,越来越近。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夹杂着单调的歌声。不久,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人开始出现在树林中,他们距福格先生以及他的同伴的藏身之地仅有五十步左右。透过树枝的缝隙,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参加宗教仪式的稀奇古怪的人群。

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是一些头戴高帽、身穿花袈裟的僧侣,他们四周簇拥着很多男女和小孩子。这些人大声唱着挽歌,歌声和锣鼓声互相交替,此起彼伏。在人群后面,跟着一辆大轱辘车,车身和车轮上都雕刻着缠绕在一起的毒蛇。车上有一尊面目狰狞的神像,由四匹披着华丽挂毯的牛拉着。这尊神像生有四条胳臂,全身呈暗红色,披头散发,眼露凶光,吐着长舌,两片嘴唇涂成酱红色,脖子上戴了一个骷髅头项圈,腰上系着由断手连接成的腰带。它赫然矗立在一个趴伏的无头怪兽身上。

弗朗西斯·科洛马蒂先生认出了这尊神像。

正在游行的印度教徒

“卡丽女神!”他喃喃地说,“爱情和死亡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