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狱(第4/5页)

  • 仁柔:犹言心慈手软,不够果断。
  • 逋赋:拖欠赋税。
  • 钱粮:田赋所征钱和粮的合称。清代则专指田赋税款,粮食也折钱缴纳。
  • 银袱:包裹银钱的包袱
  • 何亲: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何物”。
  • 钗饰:妇女的首饰。钗,两股笄。
  • 留袱纳钗:自己留下包袱,把钗饰给了王氏。纳,支付。
  • 廉:考察。情:指案情
  • 无旧:无旧交。
  • 词貌诡变:言词搪塞,神态异常。
  • 折狱:断案。折,判断。狱,讼案。
  • 悠悠置之:谓长期搁置,不加处理。悠悠,安闲自在,此谓漫不经心
  • 缧(léi雷)系:囚禁。狼藉之:把他们折磨得不成样子。狼藉,折磨、作践。
  • 内鼓吹:喻拷打犯人的声响。鼓吹,击鼓奏乐。后蜀李匡远为盐亭令,一天不对犯人施刑,就心中不乐。闻答挞之声,曰:“此我一部肉鼓吹。”见《外史梼杌》。
  • 喧阗旁午:哄闹。喧阗,哄闹声。旁午,交错,纷繁。语见《汉书•霍光传》颜师古注,“一纵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20]嚬蹙:皱眉蹙容!谓装出一副忧心的样子。
  • 云板三敲:此指打点退堂。云板,报时报事之器,俗谓之“点”。板形刻作云朵状,故名。旧时官署或权贵之家皆击云板作为报事的信号。
  • 难决之词:难以判断的官司。词,词讼,诉讼。
  • 祸桑树以烹老龟:比喻胡乱判案,滥施刑罚使众多无辜者牵累受害。传说三国时,吴国永康有人入山捉到一只大龟,以船载归,要献给吴王孙权,夜间系舟于大桑树。舟人听见大龟说:我既被捉,将被烹煮,但是烧尽南山之柴,也煮我不烂。桑树说:诸葛恪见识广博,假使用我们桑树去烧你,你怎么办呢?孙权得龟,焚柴百车,龟依然如故。诸葛恪献策,砍桑树烧煮,果然把龟煮烂。出自《异苑》,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八《永康人》。这里以桑树与老龟比喻诉讼的两造。
  • 机关:计谋或计策。此指弄清案情的线索和办法。
  • 宰民社者:理民的地方官。民社,人民与社稷。
  • 世有卻,世代不和睦。卻,通“隙”,嫌隙。
  • 猜:猜疑;不信任
  • 大言:说大话。
  • 大商,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大高”。
  • 颠越:陨坠。眢(yuān渊)井:无水的井;枯井。
  • 对勘:查对核实。
  • 击喙(huì会):掌嘴,打嘴巴。
  • 死囚具:为死刑囚犯所用的刑具。
  • 有妇人抱状:有个妇人抱持状纸,亲诣公堂。按清制,妇女不宜出入公门,有诉讼之事,得委派亲属或仆人代替。此妇女抱状自至,甚为蹊跷。
  • 招报:公开判决。招,揭示其罪。报,断狱,判决。
  • 械折(shé舌)股:夹断你的腿。械,刑具,此指夹棍之类的刑械。
  • 禀示,持官牌传令。票,旧时称官牌为“票”,见《正字通》。
  • 签:旧时官吏审案时,公案上置签筒,用刑时就拔签掷地,衙役则凭签施刑。
  • 既下: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即下”。
  • “异史氏曰”一段:据二十四卷抄本讣,底本阙。
  • 我夫子:指费祎祉。夫子,旧时对老师的专称。
  • 松:蒲松龄自称。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成人,初加冠,因体弱未壮,故你”弱冠”;后来也以称一般少年。
  • 器许:器重和赞许。
  • 竞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意谓自己无能,辜负了赏识者的厚望。《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蒲松龄以自己科学受挫,有负责祎祉的器许,故有此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