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第2/3页)

当时,叶、缪诸公的文章风雅而又艳丽,家家户户都在传诵。郭生有一个他们时文的抄本,爱惜备至,忽然都被一碗左右的浓墨倒在上面,污染得几乎不剩一字;他又拟题写了一些文章,自己觉得写得不错挺高兴,却全部被任意涂抹了。于是,他渐渐地不再相信狐狸。不久,叶公因端正文风事而被收捕,他又稍稍佩服狐狸的先见之明。然而,郭生每作一篇文章,都是惨淡经营,却总是遭到涂抹。他自以为考试曾屡次名列前茅,心气颇为高傲,因此越发怀疑狐狸是在胡来。他便抄录以前倾洒墨点很多的文章来检验狐狸,狐狸又都给涂抹掉了。于是他笑着说:“这真是胡来了!怎么过去肯定的现在又否定了?”便不给狐狸备办食品,并把读本锁在箱柜里。第二天早晨,只见箱柜仍然锁得好好的,打开一看,只见封面画了四条线,每条线比手指还粗,第一章画了五条线,第二章也画了五条线,后面就不画了。从此,狐狸始终寂无声迹。在后来的岁考中,他一次考四等,两次考了五等,这才知道考试的预兆已经寄托在笔划中了。

异史氏说: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天下至道。小有名气,便自以为是,拘守叶、缪诸公残留的习气,拘泥因袭,不加变通,势必不一败涂地就不会终止。自满的危害就是如此啊!

  1. 【注释】

  2. 邑之东山:淄川东山。邑,指淄川。
  3. 涂鸦:涂抹、胡乱涂写。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4. 行(háng杭)墨:行格字迹。
  5. 窗课:谓塾中习作的文章。课,课业。
  6. 质:就正。
  7. 泚(cǐ此):以笔蘸墨,此指为墨汁涂染、污渍。
  8. 谛(dì缔)玩,仔细玩味。
  9. 春秋:谓褒贬之道。相传孔子据鲁史作《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这部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
  10. 涴(wò卧)卷:被涂抹的文卷。¦,沾污。
  11. 佳幅:佳作。可售:指可考中。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司我明试,时维邦彦,各以文售,幸皆少年。”
  12. 入邑庠:指考中秀才。明清时代称县学为邑庠。
  13. 德:感恩、感德
  14. 鸡黍:《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后•因称鸡黍为招待客人的饭菜。
  15. 市:买。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闱墨。顾炎武《日知录•十八房》:“房稿,则十八房进士之作。”明清时书贾常刊印房稿,供应考者学习。
  16. 两试:明清科举制,诸生每三年参加两次考试,一为岁试,一为科试。参加岁考,成绩优异者可补禀膳生员(即禀生)。科试成绩优异者可录送乡试。
  17. 入闱:指参加乡试。副车:副贡。乡试名额已满,额外录取,贡入太学,称副榜贡生,简称副贡。清初副贡仍需参加岁试,故下文有“一次四等,两次五等”之说。
  18. 叶、缪诸公:待考。
  19. 构作:制作、写作。
  20. 浪涂:任意涂抹
  21. 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左传•宜公十二年》:“前茅虑无。”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
  22. 四等:岁考时,考生试卷分为六等:文理平通音为第一等,文理亦通者为第二等,文理略通者为第三等,文理有疵者为第四等,文理荒缪者为第五等,文理不通者为第六等。
  23. “满招损”二句,语出《尚书•大禹谟》。意为:自满则招受损害,谦虚则得到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