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女(第2/5页)

屈指已及约期,遂命仆马至河北。访之,果有卢户部。先是,卢公生一女,生而能言,长益慧美,父母最钟爱之。贵家委禽,女辄不欲。怪问之,具述生前约。共计其年,大笑曰:“痴婢!张郎计今年已半百,人事变迁,其骨已朽;纵其尚在,发童而齿壑矣。”女不听。母见其志不摇,与卢公谋,戒阍人勿通客,过期以绝其望。未几,生至,阍人拒之。退返旅舍,怅恨无所为计。闲游郊郭,因循而暗访之。女谓生负约,涕不食。母言:“渠不来,必已殂谢;即不然,背盟之罪,亦不在汝。”女不语,但终日卧。卢患之,亦思一见生之为人,乃托游敖,遇生于野。视之,少年也,讶之。班荆略谈,甚倜傥。公喜,邀至其家。方将探问,卢即遽起,嘱客暂独坐,匆匆入内告女。女喜,自力起。窥审其状不符,零涕而返,怨父欺罔。公力白其是。女无言,但泣不止。公出,意绪懊丧,对客殊不款曲。生问,“贵族有为户部者乎?”公漫应之。首他顾,似不属客。生觉其慢,辞出。女啼数日而卒。生夜梦女来,曰:“下顾者果君耶?年貌舛异,觌面遂致违隔。妾已忧愤死。烦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迟则无及矣。”既醒,急探卢氏之门,果有女,亡二日矣。生大恸,进而吊诸其室。已而以梦告卢。卢从其言,招魂而归。启其衾,抚其尸,呼而祝之。俄闻喉中咯咯有声。忽见朱樱乍启,坠痰块如冰。扶移榻上,渐复吟呻。卢公悦,肃客出,置酒宴会。细展官阀,知其巨家,益喜。择吉成礼。居半月,携女而归。卢送至家,半年乃去。夫妇居室,俨如小耦,不知者多误以子妇为姑嫜焉。卢公逾年卒。子最幼,为豪强所中伤,家产几尽。生迎养之,遂家焉。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白话]山东招远县有个张于旦,性情豪放不羁,当时在一座寺庙里读书。招远县令鲁公,是三韩人,有个女儿很爱打猎。张生在野外曾经遇到过她,只见她姿容十分娟秀,穿着锦缎貂皮袄,骑着一匹小黑马,风度翩翩,像画中人一样。张于旦回到庙里,回想起鲁公女儿的花容月貌,极其倾慕。后来听说姑娘暴病亡故,他伤心得痛不欲生。鲁公因为离家乡太远,就将女儿的灵柩暂寄寺中,也就是张于旦读书的那一座寺庙里。张于旦对鲁公之女敬若神明,每天早晨必定焚香祝告,每到吃饭时必定要祭奠。他常常用酒洒地祷告道:“我有幸看到小姐半面倩影,就常常在梦中看见你。没想到美人儿竟突然去世。今天,我和你虽然近在咫尺,可是人鬼相隔,远如万水千山,我心中的怅恨是何等痛切啊!你在世时有礼法的拘束,死后该没有什么禁忌了,你如果在九泉之下有灵,应当姗姗而来,安慰我倾慕的深情。”张于旦日夜不停地祷告,差不多有半个月。

一天晚上,张于旦正在灯下夜读,一抬头,见鲁家小姐已经含笑站在灯前。张于旦慌忙起身问候,鲁家小姐说:“感念你的深情,我无法克制自己,也就顾不得私奔之嫌了。”张于旦大喜,于是二人一起欢爱。从此,鲁家小姐没有一个晚上不来。有一天她对张于旦说:“我生前爱好骑马打猎,以射獐杀鹿为快事,杀生太多,罪孽深重,以致死后灵魂没有归宿。你如果诚心诚意地爱我,就请你替我念一藏数的《金刚经》,我生生世世也忘不了你的恩情。”张于旦诚心诚意按照她的要求去做,每天夜里起床,就在灵柩前捻着佛珠诵经。有一次,正赶上过节,张于旦想让鲁家小姐和他一道回家。她担心自己腿脚软弱,经不起长途跋涉,张于旦便请求抱着她走,鲁家小姐笑着答应了。张于旦抱着她,就像抱着一个婴儿一样轻,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从此,他就习以为常了,就连参加考试也带着她一块儿去,但必须在夜间赶路。后来,张于旦要去参加秋天的乡试,鲁家小姐说:“你的福分不厚,去也是白费功夫。”张于旦听了她的话,没有去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