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与现实的通道(第3/4页)

越州山阴县韩确,自幼爱吃鱼。这一日,在河堰边向一个小吏求鱼。当晚,韩就做了一个梦,自己化身为鱼,泳于深潭。但好景没多长,便发现有俩渔民张网,将自己捕上来,扔进木桶,用苇席覆盖。随后,又看到那个小吏在潭边跟那俩渔民划价,交易成功后,小吏用草绳从鱼鳃处穿过,令他感到楚痛不已。小吏回家,化为鱼的韩确被其妻置于案板上。不一会儿,韩确就疼得感到皮被刮掉,又感到自己的脑袋被剁下。直到这时,才醒来。韩确惊异地找到小吏,把梦境如实相告,与小吏的经历竟一样。随后,他们一起去市场,还真找到了那两个渔民……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长安举人白昼做梦,梦到自己在国子监门口转悠。此时,过来一个背着行囊的人,问举人的姓氏,举人告诉他,那人笑道:“你明年春天一定会中进士。”

举人听后很高兴,邀请那人到长兴里的一家毕罗(西域馅饼)店吃饭。落座后,点了饭菜,还没开吃,就听到外面有两只狗打架,举人大声说:“不好!”就在这时梦醒了。他把所梦之事说给同伴听。

正说着,突然传来敲门声。打开房门,见一人站在门外,直言道:“公子,我是长兴里毕罗店店主,您刚才与人在我们那吃饭,要了二斤毕罗,为什么不结账就走了?我一直在后面追您,看您来到这儿!”

举人惊恐异常,看了看四周,这是梦境,还是现实?于是道:“实不相瞒,我与那客人大约是在梦中到您那儿的……”

店主当然不信。

举人说:“请问,你上完毕罗后,我们吃了吗?”

店主说:“我上的毕罗你们一个也没吃,我还奇怪,以为里面蒜放多了……”

上面两个故事的类型大致相同,主人公韩确和国子监举人于梦中进入了另外的人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跟刘幽求的遭遇正好相反。这样的故事,在唐朝还发生了一些:宰相郑昌图,考中进士那一年,于夏夜在庭院里纳凉,做一梦,梦见跟人打架,被擒拿出春明门,至一石桥才挣脱逃回,其间丢在桥上一只鞋。在醒后,就真的发现床下少了一只鞋。他非常迷惑,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只鞋子就在那石桥上。

涉及梦境的异闻很多都是超出想象的,有的还带有死亡的气味:“枝江县令张汀子名省躬,汀亡,因住枝江。有张垂者,举秀才下第,客于蜀,与省躬素未相识。大和八年,省躬昼寝,忽梦一人自言姓张名垂,因与之接,欢狎弥日。将去,留赠诗一首曰:‘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而我独茫茫,荒郊遇寒食。’惊觉,遽录其诗。数日卒。”

情节很简单,但充满寒意,尤其是那首诗歌,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沉的颜色。

巨鹿人魏锦,夜里梦到一个白衣妇人,妇人问他胳膊上为什么贴了薄薄的黄纸。魏锦说没有啊。妇人说,怎么没有?我来帮你揭。说着,魏锦就看到一张黄纸被她从胳膊上揭下来。然后,妇人说,还有一张。就这样,她不断地揭着。到早晨,魏锦醒来,发现自己的一条胳膊上的肉已经没了,而露出了森森的白骨……

可以这样说,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怪异,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

唐时道士秦霞霁,五年如一日,梦到同一棵大树,树上忽开洞穴,有青衣小儿徐徐而出……扬州东陵圣母庙主女道士康紫霞,自言少时梦中赴南岳衡山,峰岭溪谷无不游历。恍惚而返,并生须数十根。

当然不好证明这些事就一定有,但最关键的是:又如何证明它们没有呢?

对于噩梦,古人早就有舍菜蔬于四方,以赠噩梦的习俗。又有使用方相(四只眼睛的面具)逐梦于四郊的传说。此外,按段成式一个朋友的描述,有一咒语可使夜行安全且能驱逐噩梦:婆珊婆演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