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屋缺失的中趾(第2/4页)

其他三人的外貌十分平常:他们是见面后随即忘掉的那种人。这三人都比刚才描述的那人要年轻些,三人中最大的一个。他单独站立,在他和那人之间,显然有明显的敌意。他们两人互相不瞧对方一眼。

“先生们,”拿着蜡烛和一串钥匙的那个人说,“我相信一切都确信无误。你准备好了吗,罗瑟先生?”

单独站立一旁的那人微笑着鞠了一躬。

“你呢,格罗史密斯先生?”

这个身材魁梧的人鞠了一躬,满脸怒气。

“现在请脱掉你们的外衣好吗?”

他们两人的帽子、西装上衣、西装背心和领带一会都脱下来,扔在门外的过道上。举着蜡烛的人这时点点头,而第四个人——就是催促格罗史密斯先生下车的那位,从他的大衣口袋里拿出两把长长的、一看就是杀人凶器的猎刀,把刀从刀鞘里拔了出来。“它们是一模一样的。”他说着,交给两人每人一把——到了现在,最愚笨的旁观者都会明白这次会面是什么性质了。这是一场生死决斗。

每个决斗者拿着一把刀,凑近蜡烛看看有什么缺损之处,又在抬起的一个膝盖上试了试刀刃和刀柄的力量。接着他们都由各自的助手将全身搜了一遍。

“如果你同意的话,格罗史密斯先生,”举着蜡烛的这人说道,“请你站到那个墙角去。”

他指着离门最远的房间角落,格罗史密斯就走到那儿去了。他的助手离开他时跟他握了握手,这动作没有任何祝福可言。罗瑟先生站在靠门最近的角落,他的助手和他耳语商量了几句之后,离开了他,走到靠近门的那个举着蜡烛的人身边。就在这时,蜡烛突然熄灭了,一切都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之中。蜡烛可能是由开着的门外吹来的风吹灭的。不管什么原因,后果是非常令人惊骇的!

“先生们,”在感觉受到改变的条件严重影响之下,一个声音听起来使人觉得极其陌生,“先生们,在听到外面的门关上前,你们将不得擅自移动一步。”随即响起噼噼啪啪的脚步声,接着是里面房门关上的声音,最后,外面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整个建筑都受到了震撼。

几分钟后,一个夜晚才归家的农民小伙子,遇见了一辆马车朝着马歇尔镇的方向发狂地急驰而去。他告诉大伙,前排上坐着两个人,在这两人身后还站立着第三个人,这人的双手搭在前二人弯着的脊背上,前排的二人似乎想要挣脱他那双手,但是有点徒劳。这第三个人,与前排的二人完全不同,一身白色衣服,毫无疑问是在马车经过鬼屋时跳上车的,这个小伙子可以好好吹嘘一通有关这房子先前闹鬼的种种轶事,由于有专家为他作证,所以他的话恰好有了份量。这次奇遇《前进报》当然不会放过,及时作了专题报导,而且文笔非常细腻,扣人心弦,结尾公开暗示奇遇事件中的几位当事人可以将亲身经历在专栏中公之于众。

但如此恩惠,竟没有一个当事人领情。

导致“黑暗决斗”的起因,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一天晚上,马歇尔镇上的三位年轻人坐在镇上一家旅店安静的阳台一角里,抽着烟,闲聊着这三位南部乡村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自然感到有趣的话题。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金、桑切尔和罗瑟。离开他们不远,在很容易听到他们交谈的距离,坐着第四个人,他并未参与他们的谈话。对其他人来说,他是个异乡人。他们只知道那天下午他在旅店登记的名字叫罗伯特·格罗史密斯。除了跟旅店的接待员,没有看到他跟谁说话。他似乎确实,更喜欢在这儿孤芳自赏,自娱自乐。——或者,正如《前进报》的编辑对此情形作出的评论,“下流地沉溺于与魔鬼的交流之中。”这个评论对陌生人来说应该是恰如其分的,编辑本人因热衷于吃吃喝喝的交际应酬,对各式各样的才能天赋分辨不清,对如此缺乏交谈的“会见”当然很不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