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困境(第2/4页)



  小兵还告诉我这样的雾起来已经是第二次了,上一次也是先泄洪,但是没有飘到这么高。袁喜乐听到警报之后就几乎疯了一样,要关上这里的门。他是工程兵,对于毒气以及三防方面的知识相当丰富,当时也意识到这雾气可能有毒。

  我问他按照他的理解,这一切是怎么一回事情?

  他说,如果按照工程角度来说,这里肯定是有一个水位感应器,在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水坝会自动开闸放水,显然这个装置要么这二十几年一直在这样规律的运作着,要么就是前不久的时候被启动的。

  而这大坝之下的深渊如此的深邃,他估计这层浓雾就是给高速落下的水流砸起来的,撑着那种向上吹的横风带上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成份。

  这小兵的分析真的是十分有道理,后来我们回去再考虑的时候,也觉得这是唯一的可能性。

  我当时问了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马在海,是温州乐清的兵,三年的老工程兵了,一直没退役。

  我说那你怎么还是小兵,他说家庭出身不好,每次班长给提档都被放到一边,他都换了四个班长了,自己还是小兵,副班长和他一样,都是家庭出身不好,不过副班长打过印度人,所以升了一级,他们两个人一直在班里待着,他第一个班长都提正排了。他说我要是觉得他可怜就帮他向上头说说,好歹也弄个副班长当。

  这事儿我也帮不了他,只好干笑不作答。心说看现在的情况,能活着回去再说吧。

  浓雾一直持续,气闭门外漆黑一片,两个小时也不见有消散的迹象。我们躲在这铁舱里,只能通过那个孔窗观察外面,什么情况也看不清楚。好在封闭舱里相对安静,我们能听到水流的轰鸣声,这里面最清晰的声音,则是我们的呼吸和整个混凝土大坝承压发出的那种声音。

  没有人知道浓雾什么时候会退去,我们一开始还说话,后来就静静的呆在舱里休息。副班长昏迷了一个半小时便醒了过来,精力萎靡,但是还算清醒,似乎没什么大碍。马在海喜极而泣,我则松了一口气。

  之后有段时间,我开始担心这房间里氧气会耗尽,但是很快我发现这里有老式的换气装置开在踢脚线的位置上,后来1984年的时候我参观了一个海军基地里缴获的日本潜艇,想起这种开在踢脚线上的长条形小窗,有点像那艘日式潜艇的换气系统,想想可能那时看到的就是从报废的潜艇上拆卸下来的系统。这个人防工事修在大坝的机房里,似乎本身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特别的地质现象。

  当时也没有个人能和我商量事情,我只能一个人在哪里瞎想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

  显然袁喜乐如此熟悉这个地方,她所属的勘探队肯定在这里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显然他们遇到的我们很快也会遇到,现在我所知道的情况是袁喜乐神志不清,而另一个似乎是他们勘探队的人严重中毒死在了半路上,可以肯定这里发生的事情必然不会是太愉快的。

  其他人到哪里去了?按照马在海所说的,袁喜乐对于这种雾气的恐怖如此厉害,会不会其他人已经牺牲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当年日本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些事情全都毫无头绪,我的脑海里一下闪过巨大的“深山”轰炸机,一下又闪过巨大的深渊和鬼魅一样的雾气,简直头痛欲裂。似乎所有的线索也只有这么几项,反复的思考都得不到一点的启发。

  瞎琢磨了将近三个小时,雾气还是没有退散,我痛苦莫名,又想到了生死不明的王四川,老猫他们现在又在哪里?我们又该怎么回去,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在焦灼中我浑浑噩噩的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