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时间计量与对时间的理解(第4/4页)

其实,传统国人之所以没有时间旅行的创意是与他们的时间观念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时间观念中,最为紧要的便是对天时的尊重,人的行为只有顺从天意、时势才会得到好的结果。但天时是变幻莫测的,故而人们会用占卜的行为去试图把握它。且天时还涉及经常与时并用的另一个概念——“序”,序也有季节之意,但同时又有隔墙的意思,抽象开来则表示次序。次序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间流逝的本质。而每一个时间段都处在这种次序之中,故而在中国古代传统中,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其特定的吉凶含义,生辰八字的传统就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网格化理解。古人也因此特别重视很多重要行为的时间,比如据美国女画师卡尔的回忆,她给慈禧作画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都需事先问卜过。这种时间观念与近代以来流行的同质化的时间理解截然不同。对同质化的时间来说,时间旅行的想法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在传统中国时间观念中,时间就像一张铺开的“天网”,每一个网格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在其中自由穿梭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网格是对次序的一种表现,对时序的颠覆在传统观念中也绝非让人赞同的行为。

科学史家柯瓦雷曾在其代表作《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中描绘西方近代时空观念在科学革命中的变革历程,从哥白尼到牛顿,一种同质化的无限的时空在这一思想历程中逐步诞生。在同质化的时间之河中,各处的河水都是一样的,船才可以在其上加速或逆行,时间旅行才有了存在的可能。因为告别了有更多隔膜的古代时空观,西方的时间旅行科幻才得以解放。而在当代中国,同质化的时间之河与异质化的时间网格并存,在不同的文化群体间理解差异极大,于是,我们有了各种不同的时间故事,传统的时间旅行与充溢玄幻气息的穿越重生齐飞,我们生活在一个冲突的时间节点里,它会变得更加混乱,还是更加清晰呢?希望时间能给出答案。

任杰

科学史博士,中国计量大学教师。从事计量科技的历史文化研究,在时间计量领域有多篇论文发表。曾获2016年清华大学“科史哲青年著作奖”。

「时间体验,难落言诠,故着语每假空间以示之,强将无广袤者说成有幅度,若“往日”“来年”“前朝”“后夕”“远代”“近代”之类,莫非以空间概念用于时间关系,各国语文皆然。」

——《管锥编·左传正义·庄公六年》 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