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北河二的星与尘》(第2/18页)

他注意到阅读量排在榜首的是一篇署名为“凌蕊雪”的作者,很自然地,他随手点击了链接。

转瞬间,他的眼前一晃,进入到了小说的界面中。

这个小说的前半部分还是他自己所创作的《北河二的星与尘》,于是他又重温了一遍自己的小说。

《北河二的星与尘》

2122年,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彗星带。

从外太空看去,停泊在冥王星同步轨道上的“群星号”外形独特,就如一条具有银光闪闪的机械外壳的抹香鲸,围绕冥王星缓缓游弋。

飞船的主体长约一千米,内部结构复杂的舱体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能够搭载一百多名宇航员。“群星号”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艘星际冲压宇宙飞船(2),前后历时十余年才构建完成。

身处“群星号”的一间休息舱中,宁天穹入神地望着舷窗外冥王星巨大而奇伟的身影,其由于蕴含甲烷而呈现出暗红色。紧密相伴在冥王星身旁的是冥卫一卡戎——一颗薄雾缭绕的冰蓝色星球,与冥王星一同组成了一对体型并不悬殊的双星系统。

他就是在黑暗而寒冷的冥王星表面出生、长大,接受漫长而严苛的特训成为一名宇航员的;也是在这颗星球上,他与自己的未婚妻莫娜第一次邂逅而后坠入爱河。一想到十天后他就要离开这颗星球飞向遥远的巨蟹座55A/B,不免有些伤怀。这一刻,他想到了一个人。

他打开了一个私密的通信频道,一幅全息投影浮现在他面前,投影中是一张上了年纪却依旧神采奕奕的脸庞,这是尤利奇老师,他们第一期冥王星宇航员的导师,他的虚拟形象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这一次他也将随他的学员一同起航。

“尤利奇老师,我们终于要出发了。”宁天穹开口道。

“是啊,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尤利奇老师微笑着说,“这可是几代人的梦想。”

宁天穹点了点头,在他出生的一百年前,人类足迹就已遍布了太阳系每一个角落,然而,踌躇满志的人类无不感伤地发现,正准备扬帆的远航之路被搁浅在了太阳系的边缘。这是因为人类掌握的最先进的驱动方式——可控核聚变,仅仅能将飞船提升到百分之二光速——即使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也有四点二二光年之遥。直到有一天,天文学家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让人类这一遥不可及的梦想出现了新的转机。人类最先进的开普勒Ⅲ天文望远镜偶然搜寻到,在太阳系外的巨蟹座方向上,天然地存在一条通向星际深处的捷径——一条由高密度氢原子构成的狭长通道,这条通道的跨度长达一百六十多光年,最窄处直径仅为一千亿公里(百分之一光年),氢原子的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一千个,这几乎是正常星际空间的一千倍。这让物理学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氢气冲压飞船,飞船理论上能够在如此高密度的氢原子聚集通道中不断加速以接近光速。

更让人类激动不已的是,通道的入口仅距离地球零点五光年,而氢气走廊途经的第一颗恒星正是四十一光年外的巨蟹座55A/B,这个双星系统甚至拥有着五颗与地球相似的行星。

是,一项名为“银河走廊”的宏大宇航计划正式启动。

宁天穹结束了回想,充满感慨地说道:“我还记得在宇航学院的第一堂课上你曾对我们说,太阳系是人类诞生的摇篮,而氢气走廊就像是造物主有意放置在摇篮外的阶梯,人类可以踩着它缓步登上更高的舞台。”

“那可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你是在含蓄地提醒,我已足够老了吗?”尤利奇老师半开着玩笑道,界面中他的脸庞一下子蔓生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皱褶,“不过我终于老得可以见证你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