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礼仪制度(第2/2页)

诺亚号中的公民,比起19世纪的人,综合素质显然更高,也更具有智慧。他们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也知道政府可以容忍的底线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按照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来。

就算有几个刺头想要胆大妄为,也得拍一拍胸脯,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胆量。以前几个造谣惹事的家伙曾经被关进过监狱,在卡尔文的精神改造下,完全成了老实人……

于易峰眼睛看向几个名字,这些人都是他心目中有可能惹麻烦的人选。

不过这几位其实还不错,就算拿了点物资,也在平均线以下,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

平均线,也就是总物资除以总人数得出来的数字。人们好像不约而同地,自发地不愿意触及这个数字。人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资源使用量,免得把别人的份额用了……

所有人都觉得,把别人的东西用掉,似乎非常没有素质,特别是一切公开公正的情况下。

而且,出现了另外一种奇怪的状况:虽然物价非常昂贵,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掏出新币,向政府购买资源。他们觉得,买来的东西倒是可以心安理得地用了……

这种现象倒是政府高层没有想到的,但仔细想想,确实也应该是这样。

所有人都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素质低下,不愿意多领取物资。他们用起免费的东西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误解,用起买来的东西倒是放心大胆。

这是因为,人们的主流思想还停留在“私有制”观念,未能转变过来的缘故。

“按照这样的趋势,倒是变成了平均分配。”于易峰喃喃自语道,他抓了抓头发,感觉有些麻烦。

按照这种情况,人们的素质普遍表现的不错,但现在这种平均分配,并不是于易峰他们想要的。

许多人甚至不愿意触及平均线,他们宁愿高价向政府买一些东西。这样一来,每个社区的总物质根本就用不完,人们的生活条件比预计中的还要差。

“按需分配”可不是平均分配,毕竟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就像煮了一锅饭一样,有的人胃口大吃得多,有的人胃口小吃得少,这都是合理的。

关键是,要让每个公民都知道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而且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稍稍控制自己的“需求”,控制欲望……

其中的学问太多了,并没有一个定量的计算方式。就连于易峰也感觉这个问题有些头疼。

在华夏国的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克己复礼”,也可以类比到现在这个情况。每个人都得稍稍收敛自己的欲望,以至于符合整体规范。

这个情况倒是和绿光人的理念有点相近了……

如果让于易峰他们这些新政府高层见识绿光人的政治体系,会发现他们竟然无意间实现了“共产主义”?!

绿光人的生存需求其实非常少,有阳光、水、空气就能生存,他们的文明从古到今,一直都没有“货币”这种东西。甚至连“经济”这种说法都是到了近现代的时候才被提出的。

维持绿光文明社会形态的是“礼”,他们认为只要符合“礼”的,就应该大力发展,当然科学技术也是其中的一种……

不得不说,绿光人的制度似乎非常奇特,这种奇怪制度却轻易完成了人类社会难以完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