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捷 运(第2/6页)

因此,那道关卡成了太空族的安全屏障——它本身就代表着太空族的先进科技,地球武器拿它简直毫无办法。他们就在关卡后面不急不躁地等待,直到纽约当局利用催眠和催吐气体收拾了那些暴民为止。事后,下层监狱人满为患,包括带头分子、示威群众,以及刚好在附近而遭逮捕的倒霉鬼。但过了一阵子,他们通通无罪开释。

若干时日之后,太空族主动放宽了管制,他们将关卡撤除,改由纽约警察负责守护那座太空城。最重要的是,健康检查的方式也变得比较温和。

如今,贝莱心想,恐怕又要开倒车了。假如太空族坚决认定,是一名地球人进入太空城并犯下谋杀案,那么关卡很可能又要恢复了,这种发展可不妙。想着想着,他登上了捷运平台,穿过站在下层的乘客,爬上窄小的螺旋梯,最后在上层坐了下来。但直到通过哈得逊各区之后,他才将特权票挂在自己的帽带上。因为在哈得逊以东和长岛以西,C5级并没有座位权,虽然此时有许多空位,捷运管理员还是会主动将他赶走。对于特权这种事,民众现在越来越敏感,而且老实说,贝莱也将自己归类为“民众”。

每个座位上方都有一个弧形挡风玻璃,它和空气摩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呼呼声。这种噪音使得交谈成为苦差事,可是只要你习惯了,并不会对思考造成任何阻碍。

至少就某些方面而言,大多数的地球人都是“怀古人士”。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因为在中古时代,地球还是唯一的世界,并非如今的五十分之一,而且还是居于劣势的五十分之一。想到这里,贝莱突然听到女人的尖叫声,猛然转头向右望去。原来是有位女士掉了皮包,他只有机会瞥一眼,它看起来只是灰色路带上一个粉红色的圆点。一定是某个乘客离开捷运时,匆忙间不小心将它踢到减速路带,导致失主和失物的距离越拉越远。

贝莱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如果她懂得赶紧冲向一条速度更慢的路带,而且其他人不再将皮包踢来踢去,她还是有失而复得的机会。不过,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结局了,因为这个时候,他距离事发地点已有半英里。

她捡回皮包的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根据统计,平均每三分钟,纽约大城就会有一件物品遗失在路带上,再也没有机会物归原主。大城政府的“失物招领局”是个庞大机构,现代生活的复杂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贝莱想到:过去则比较简单,每件事都比较简单,因此才有怀古人士的出现。

怀古主义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比方说,对毫无想象力的朱里斯・恩德比而言,怀古就是使用仿古的器物,眼镜!窗户!

对贝莱而言,则是研究古代历史,尤其是古代的习俗。

以他安身立命的这座大城为例,在这个世界上,纽约大城的面积仅次于洛杉矶,人口仅少于上海。然而,它只有三个世纪的历史。

没错,在这个地理位置上,曾经存在过另一个“纽约市”,那个原始的聚落拥有三千年(而非三百年)的历史,可是它并非一座大城。

当年并没有任何大城,古代所谓的城市,只能算是聚集在一起的许多建筑,而且无论大小,一律处在露天环境中。那些建筑有点像太空族的穹顶屋,不过两者的差异当然还是很大。而那些数以千计的聚落(其中最大的勉强有一千万人口,大多数则不到一百万)零星散布在地球上,就现代标准而言,完全谈不上经济效益。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地球不得不开始重视效益。起初,藉由逐步降低生活标准,这颗行星还能勉强维持二十亿、三十亿,甚至五十亿人的温饱,然而,当人口打破八十亿大关之际,半饥饿状态随时可能会恶梦成真。这时,人类的文明就必须作出根本的改变,更何况地球人终于了解,外围世界(一千年前,它们还只是地球的殖民地)对于移民限制竟然极其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