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轴承和纺纱机(第2/3页)

“上飞轮。”桑有深想起自己前几天看到的那台水力锯木机。有飞轮这个惰性蓄能装置在,整个机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锯木效率也提升不少。“还有这个润滑液也得改改,部长既然说研磨时的发热会影响精度,那我们就得把温度降下来。”

改进研磨机需要时间,不管是飞轮还是润滑液,桑有深都没经验。他只能把手头已经研磨好的部分木制滚珠送给组里其他工匠先用着。别的工匠负责制造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同样是用硬木做原料进行加工,难度都不小,目前只能手工小批量造一些凑合着用。

技术发展便是如此,一点细节上的问题就会拖后整个体系的进步。现在‘革命军’工业体系太粗陋,都不是某个细节有问题,而是所有细节都是问题。

造出来的木制轴承立马就会用来生产其他工具和机械。随着加工厂里的水力机械越来越多,通过制造家具厨具练手的学徒们开始制造其他更加复杂的产品。除了道路交通急需的四轮马车,就是‘珍妮纺纱机’了。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什么?蒸汽机?不……历史课本会明明白白的写着是珍妮纺纱机。

人类需要吃穿,布匹在古代是可以直接当硬通货的商品。可纺纱织布的效率就决定了布匹的价格。最早的珍妮纺纱机一口气将纺纱效率提升了八倍,而且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完全是创意上的巨大改变——把平放的纱锭改成竖立的。

后期的改进型使用水力驱动,不但提升了纱线质量,还将纺纱效率又提升到百倍。廉价纺织品的出现为英国赚取了巨量的财富,更大大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步。一大堆人都开始想破脑袋去琢磨更加高效的设备,人类的智慧被强烈的激发出来。

赵泽没把精力放在轴承上,就是因为他正在搞水力纺纱机这项真正的革命性产品。他摒弃了早期不成熟的‘珍妮纺纱机’,直接上马后期改进的一百锭水力卷轴纺纱机。

整套设备大部分都是木制的,只有少量金属件。当这台设备准备进行验证开动时,周青峰等人全都跑来看。

“珍妮纺纱机其实就是将老式纺纱机的一个纱锭变成了N个纱锭。不过它有个缺点,只能将粗纱纺织成细纱。所以我们目前改进的仅仅是棉纺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当然了,这是很关键的瓶颈部分。”

随着赵泽的示意,工人打开了拦水的闸板。河流的水力带动水车,为河岸边的一台古怪机械提供动力。周青峰对于机械是一无所知,他只看到一百个锭子随着几名女工的操作而开始转动,一条条的纱线在拉拉扯扯。

“这就算成功了?”周青峰傻傻的问道。他没见过老式纺纱机的低效率,根本感觉不到眼前这台机器有啥革命性的进步。反正不管怎么看,眼前这些东西都像是博物馆里复刻的老古董。

赵泽对纺纱机的平稳运作深感满意,可看周青峰那副傻样却不得不挥手道:“算了,我就不该叫你来看。我知道你小子根本不懂这工业进步的美妙,你还是去玩你的军队吧。”

“别介!我可是很有诚意来看的。”周青峰绕着纺纱机转了半圈,又对旁边一人喊道:“蔡志伟,来给赵部长跟这部纺纱机画个合像。这么伟大的一刻必须留念。”

御用画师蔡志伟跑出来,倒是对眼前这一幕表示极度惊讶,“赵部长真是大才,大才呀。我家母亲也曾经纺纱织布,摇一夜的纱轮不过纺织三四两棉纱。日夜不息累的腰酸背痛,头眼昏花。可这机器动上一天,抵得上纺纱妇人三四个月的辛劳。厉害,真是厉害!”

终于来了个识货的,马匹拍的也好。

赵泽听得哈哈大笑,他在纺纱机旁边站着不动,连忙招呼蔡志伟来给自己画像。这名留青史,泽被苍生的伟业,谁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