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蜡烛(第2/4页)

九月下旬的一个夜晚,一个笃信佛教的W超市区域主管双手合十,死在了自己的双层生日蛋糕前,死亡过程被吹熄蜡烛和打开灯的那几秒钟黑暗所吞噬,第二天,W公司的股票开始下跌。

当天凌晨,一个网店设计公司的老板和自己的员工们一起为公司的会计也就是自己的妻子庆祝生日,屋里挂着一串闪烁不止的彩色灯泡,他们吹熄了蛋糕上的蜡烛,屋里的彩色还在翻滚。老板走过去拔掉了彩灯的电源,仿佛拔掉了一条声带,妻子的声音顿时被抽离人世。

当他们再次打开灯具,她已经倒在了沙发上。

接下来的几周,死亡案件时有发生,但是已经趋于减少。调查结果遥遥无期,过生日仿佛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因为生意不景气,蛋糕店一家接着一家关上了店门。

动机一

十月上旬,一家报社的评论员在一个广告公司的总监死后撰文说:很明显,这些天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都只不过是拥有同一种动机的谋杀案,死在自己生日蛋糕前的人都不是其所在公司的基层员工,相反,他们都是公司的中高层职员。经过笔者调查,死者的公司在相关事件发生之后都进行了明显的人事调整,死者的职位空缺下来,某些低级别的职员因此而得到了晋升,所以警方不妨从这个角度着眼调查,也许这真的就是一系列的因怀才不遇而催生的谋杀案。

十月中旬,为了证明自己不凡的勇气,一个酒店的保安科长大张旗鼓地宣布了自己的生日,当天晚上,在切蛋糕之前,他遭到了一个保安职工的枪杀。那个开枪的小伙子马上就被警察抓了起来,他说自己的杀人动机是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却得不到科长的赏识,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这让他无法继续生活。

于是,城市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对在职人员进行几次三番的能力评测,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慌慌张张地进行了不间断的小范围的人事调整。

两天后,一家出版社的职员不经意间总结出了一个规律。他宣布自己知道了生日蛋糕死亡事件的蹊跷之处,并将其公布于世。他说,你只要在吹熄蜡烛的时候不熄灯,那么就不会死掉——没有那几秒钟的黑暗,凶手便没有了作案的条件。第二天,一个工程队的总监在开灯的情况下吹熄了蜡烛,他胜利地朝着身边的人笑了,然后他的笑容永远留在了脸上,目击者说,他们看清了,他是笑着死去的。

只要在吹熄蜡烛的时候不关灯,那么就不会死掉——谁会那么傻,相信这个。

动机二

警方对那个工程队的职员逐一做了笔录,显然其中没有某些职员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或许他们只是不敢承认,但是即便真的有,也绝对不会到了因此萌动杀机的程度。

怀才不遇的猜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最后坚持这种说法的人辩解道:即便有些个案并不能用怀才不遇的猜想来完美地解释,但是另有更多的案件也是符合这种猜想的,想想那次枪杀案,就是最有分量的证据——很明显,即便没有谋杀案,这也是一个才华得不到重用的社会,因此迷人的天赋和高超的技术反而成为其所有者的烦恼,并在整个城市中催生出一线杀机。

与此同时,一个个新鲜而有趣的解释也陆续在城市的街道流传开来。

“根据我的观察,蛋糕案件中的死者另有一种共同点,那就是会收到巨额的礼物。每到节日,尤其是他们的生日,死者公司的下属都要绞尽脑汁地为他们选择礼物,以免影响自己在公司里的前途。”一个研究社会学的女人说,“就像一笔笔贿赂,显然有些心理不太正常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晋升,他们也不能适应这种不良之风,于是在这些人当中,另有一些心理更为扭曲的人,他们最终选择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