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炮俱乐部(第2/4页)

这些数字是颇具说服力的,难道还需要别的什么证据吗?用不着。所以,统计学家皮特凯恩给出的数字也就很容易接受了。他是用大炮俱乐部成员的人数除以被他们的炮弹炸死的人数,结果是,他们每人平均炸死了2375又几分之一个敌人。

从这个数字看很明显,该学术团体的目标就是:打着博爱的幌子毁灭人类和改良他们认为是人类文明器械的战争武器。这就是一群“死亡天使”,而且看上去道貌岸然。

不过得补充一句才算公道,这群美国人也的确证明了自己有股子胆气,他们不受理论和模式的束缚,而是通过直接参与,从实践中获取经验。这些人里从少尉到将军,有各种级别的军官,还有不同年龄的士兵,既有这一行里初出茅庐的新手,也有守着炮架干了一辈子的老者。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死在了战场上,名字记在俱乐部的“光荣册”里。活着回来的,大部分也因为英勇作战留下了不容质疑的痕迹。架着拐的、安了假肢的、装了代替手的钢钩、安了橡胶下巴的、顶着金属头盖骨的、装了铂金鼻子的,什么样的都有。伟大的统计学家皮特凯恩算过,在大炮俱乐部里,平均四个人里没有一条囫囵胳膊,平均三个人才有一条完整的腿。

不过,这帮英勇的大炮设计师们并不介意这些小事。每当战报传来,说炸死的人数要超出弹药成本十倍时,他们就会自豪不已,是呀,他们有理由这样。

但是,有一天——那是个令人伤感和忧郁的日子——战争的幸存者们签了和约,隆隆的炮声渐渐平息,迫击炮哑了,榴弹炮被永远套上了炮衣,其它大炮也被罩起来关进了军火库,炮弹全堆在地上,先前那血淋淋的记忆也就此慢慢地消退了。棉花由于地里施足了肥长势旺盛,人们把所有用来祭奠亡灵的葬服搁置起来,也没有了悲哀。大炮俱乐部就此堕入了萎靡不振的状态。

可仍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设计人员,他们有着先进的知识而且顽固不化,还在埋头计算大炮的弹道,梦想着造出巨大的炮弹和无与伦比的大口径榴弹炮。不过没有实践经验只靠理论哪行呢?结果,俱乐部里冷清了,服务员在接待室里打着瞌睡,桌子上的报纸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土,黑乎乎的墙角传来呼呼的鼾声,过去熙熙攘攘的大炮俱乐部成员们,现在被这倒霉的和平压得一声不吭,只能沉入到他们那柏拉图式的大炮梦想里了。

“真惨呀!”一天晚上,汤姆·亨特在吸烟室的壁炉旁嘟囔着,他那两条木头腿都快烤成炭了,“没事干!也没个盼头!活着有什么意思!什么时候能在早晨再次被美妙的炮声唤醒呢?”

“没那日子了,”倍尔斯贝倒是很有心情,边说着还试着伸了伸他那失去了的胳膊,“那时候多好。什么人先发明一种炮,刚一铸出来就拿到敌人那儿去试验一下!之后,他就会受到席尔曼的鼓励,或者和麦克克利兰握握手什么的,再回到营地(4)。可现在呢,将军们又都回去站柜台了,他们整天运送的是大包大包的棉花,不运炮弹了。唉,美国炮算是没前途了。”

“没错,倍尔斯贝,真晦气!”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应声道,“当初你放弃了平静安宁的生活,学会了使用武器,你离开巴尔的摩奔赴了沙场,你英勇地战斗。可这才两三年的工夫,你又不得不丢弃拼死拼活得来的成果,整天把手揣在兜里,傻愣愣地站着,无所事事。”

这位勇敢的上校是耐不住这种游手好闲的日子的,虽说他并不缺少衣兜。

“唉!别指望打仗了!”大名鼎鼎的J. T. 梅斯顿用铁钩子手挠了挠橡胶做的头骨说道。“天边一丝云彩也没有!这正是制炮学大有可为的时候!喂,先生们!本人告诉你们,就在今天早晨我刚刚完成了一款迫击炮的设计,这炮肯定能改变战场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