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十一章 毛利人部落(第3/5页)

啃骨魔一回来,整个村落得知消息后,沉溺在悲痛之中。在此之前,没人知道他们打了败仗,现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对他们来说像是晴天霹雳。

按毛利人的习俗,亲人死后,要用自己的肉体之苦表达内心的悲痛。战殁士兵的双亲和朋友,尤其是女人,都必须用尖锐的贝壳划破自己的脸和肩。痛哭的人浑身血迹斑斑,血与泪水流在一起以表达悲痛的心情。伤口越深,越能表达他们痛苦不堪。那些悲恸的毛利人一个个鲜血淋淋,异常激动,又嚎又叫,发了疯似的,看上去十分骇人。

他们之所以这样悲痛,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亲人,战死在沙场,尸骨未还,无法归入祖坟。毛利人生来迷信,认为保存尸骨关乎转世投胎,非同小可。没有死者尸骨,不能转世,自然悲伤。他们要保存的不是容易腐烂的肉体,而是骨头。毛利人通常会小心翼翼地把亲人的骨头收集起来,清洗,刮净,上光,涂漆,然后放入“偶都帕”里,土语的意思是“荣耀之屋”。“偶都帕”里立着死者的木头雕像,塑像上也刻有死者生前的纹身图案。可如今,亲人的遗骨留在了荒野,只能让野狗啃吃了。即使没有被野狗吃掉,也因为无人掩埋,而在风吹日晒之下化为白骨。空空的墓穴,家人无法为他们举行神圣的宗教仪式,怎么会不感到哀伤心痛呢?想到这里,那些土著人恨不得将这些欧洲俘虏生吞活剥了。老太婆们的骂声刚刚落音,老头子们又接着骂,而且骂得更加激烈,那凶神恶煞的样儿,犹如野兽一般,眼看就要对俘虏们大打出手了。

啃骨魔唯恐自己控制不住那些疯狂的极端分子。以防出现意外,他连忙叫人把俘虏们带到神庙去了。神庙位于城寨的另一端,这里是壁陡的山岗,整座神庙就是一间大棚屋,棚屋后面有一座高出地面百来英尺的山崖,形成了一道陡峭的屏障。在这所土著人称之为“瓦阿托阿”的圣屋里,祭司们,也就是他们的“阿日吉”,常给新西兰人讲述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于一体的道理。庙屋建筑考究,棚屋里供奉着各种精挑细选的祭品,这些祭品可供祭司们享用。

俘虏们被押到了这庙宇里,暂时避开了那些土著人的怒骂,大伙儿躺在新西兰麻草席子上,心里感到踏实了许多。海伦娜夫人身心俱疲,再也撑不下去了,不由得倒在丈夫的怀里。

哥尼纳凡紧紧地搂住妻子,不住地安慰她说:

“别怕,鼓起勇气,我亲爱的海伦娜,主不会不管我们的!”

罗伯特倒不觉得什么,一进棚屋,就爬上威尔逊的肩膀,把头从墙壁与屋檐之间的缝隙里伸出去,向外张望,缝隙间还挂着一串串驱魔避邪的念珠。从这个高度,可以看到整个城寨,甚至能一直望到啃骨魔的住宅。

“那些人还围着酋长,”罗伯特轻声细语地报告说,“他们在挥舞着拳头……在谩骂……酋长要发话了。”

小罗伯特停了片刻后,又继续报告说:

“啃骨魔在讲话……土著人安静些了……他们在听……”

“很显然,”少校说,“啃骨魔酋长出于他个人的考虑,想拿我们去换他的头领!可那些毛利人不一定会同意。”

“应该同意吧……酋长在说服他们呢……他们散开了,一些人回到自己的棚子里去了……还有一些人离开寨子。”

“真的吗?”少校忙问。

罗伯特站在威尔逊的肩膀上向外张望

“是真的,麦克纳布斯先生,”罗伯特回答,“啃骨魔身边只剩下小船上的那几位士兵了。啊!有一个士兵朝我们这边走来了。”

“快下来吧,罗伯特!”哥尼纳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