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八章 翻越澳洲阿尔卑斯山(第3/5页)

冰雹大约下了一个钟头才停下来。旅行队又在湿溜溜的山路上慢慢下行,牛车一路摇摇晃晃,东碰西撞,好几处车厢板都脱了榫,好在大木轮上的车身还算结实,完好无损。傍晚时分,一队人终于下了阿尔卑斯山的最后几个山丘,来到了一棵棵孤立的杉树林中。前面就是吉普斯兰平原。阿尔卑斯山好歹总算平安地越过来了,于是,众人照例搭起帐篷宿营。

12日,东方破晓,一行人又踏上了征程,个个精神饱满,兴高采烈。大家恨不得插翅飞到太平洋海岸,即不列颠尼亚号遇难的地点。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失事船员的踪迹,在吉普斯兰这片荒区里找,只会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艾尔顿再次催促哥尼纳凡爵士派人给邓肯号传达命令,要他们把船开到太平洋沿岸来,这样寻访起来比较便利。他的意思是由卢克诺到墨尔本是大路,比较好走。如果过了这里,再往前会困难重重,前面没有直接通往省城的大路了。应该立即派人去才是。

那水手的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巴加内尔也劝哥尼纳凡给予考虑。他同样认为叫船开过来会有一定的帮助,并且补充说,过了勒克瑙大路,就无法去墨尔本了。

哥尼纳凡举棋不定,无法决断,要不是少校坚决反对,也许他就照艾尔顿的要求办了,派他去传达爵士的指令。但麦克纳布斯少校却极力反对,说艾尔顿走不得,这趟旅行不能没有他,靠海岸的路只有他很熟悉。万一旅行队发现了哈利·格兰特的线索,要追踪去找,这样,除了艾尔顿外没有人更合适了,而且只有他才知道不列颠尼亚号失事的地点。

因此,麦克纳布斯坚持按原计划继续往前走。约翰·蒙格尔斯也赞成他的意见,认为到了图福尔德后再派人去通知邓肯号也不迟,甚至更方便些。若从这里出发,需越过200英里的荒山才能抵达墨尔本。最后,还是少校的意见占了上风。爵士决定等到了图福尔德再做打算。少校瞥了艾尔顿一眼,发现他似乎有点失望。少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没再说什么。

澳洲的阿尔卑斯山脚下一坦平阳,虽然东面的地势略低一点,但一眼望去,所差无几。平原上到处是一丛丛木本含羞草、按树和各类胶树,还有遍地鲜花盛开的大花紫龙骨豆灌木。几条小溪长满了蒲草,溪流淙淙,两岸兰花香气宜人。溪水拦住了行人的去路,但他们可以拣浅滩徒涉过去。远处成群的鸨鸟和鸸鹋看见人来就奔逃。小树丛中冒出许多袋鼠,蹦蹦跳跳地像是在玩抛接游戏。旅行队里的猎人已无心再涉猎,马匹也没法再负担额外的劳动了。加之天气闷热,大伙儿已筋疲力尽,无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只是埋头赶路。有时,艾尔顿赶牛的吆喝声打破这片沉寂。

从正午至下午两点,旅行队一直在奇怪的凤尾草丛中穿行,要不是大家已疲惫不堪的话,一定会尽情地欣赏一番。澳洲的凤尾草长得像树一样,30英尺多高,树枝下垂,盛开着鲜花。人马可以很容易打树枝下穿行,虽然马刺、车轮有时会碰到枝干,铿铿作响,但在下面走感到格外荫凉、舒适。巴加内尔看到一些特别的景象,总会感叹一番。可没想到他这一感叹竟惊起了一大群鹦哥和鹦鹉,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叽叽喳喳声。

正在那地理学家得意忘形之时,旅伴们却突然发现他开始在马背上摇来晃去的,随即摔倒在地了。他怎么了?因为天气太热,中暑昏厥了吗?众人急忙围上来救他。

“巴加内尔!巴加内尔!您怎么了?”哥尼纳凡大声呼唤。

“不知怎么搞的,我没马骑了。”巴加内尔一边说着,一边从马镫里把脚抽了出来。

“你的马怎么了?”

“也死了,跟穆拉第的马一样,说死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