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三章 征服雪峰

假如不是麦克纳布斯少校,换成其他任何人,即使从这小屋旁经过一百次,哪怕就是从屋顶上踏过去也不会觉得它是个小屋。大雪将它覆盖得严严实实,周围有一堆乱石围着,那小屋只不过稍凸出雪地一点点,几乎看不出来。小屋被埋在雪里了,非扒开不可。威尔逊和穆拉第拼命地扒了半小时,才把那小屋的入口扒开。大伙儿赶忙都挤了进去,欣喜地缩成一团。

他们发现这就是印第安人搭的那种茅舍(casucha),是用干泥砖(adobes)建造起来的。这种茅舍呈四方形,长12英尺,宽12英尺,矗立在玄武岩上,只有一道小门,门口有石头垒的台阶,尽管门比较窄,但每当刮起坦波拉尔风时,飓风、雪花和冰雹就直往茅舍里钻。

屋子里一次性容纳10个人没问题,在雨季,四周的墙壁虽然挡不住雨水,但每年在这个时候可以避一避零下十多度的寒风。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炉灶,烟囱是用泥砖垒起来的。当然垒得歪七倒八,极不严实,但生火取暖,抵御寒气,还算凑合。

“啊!老天有眼,这儿还有这么个栖身之地,虽然不是很舒服,但能避避寒、歇歇脚已经很不错了。”哥尼纳凡爵士说。

“怎么?还嫌不舒服吗?”巴加内尔接过话说,“这简直就是一座宫殿啊!只可惜没有禁卫军和朝臣罢了。”

“要是炉灶里能烧一把旺火就更好了,”奥斯丁说,“依我说,大家虽然是饿了,但冻着更是不行,能找到一把柴火比打到一只野味还爽得多。”

“那好,汤姆,我们想办法找点可以生火的东西吧。”巴加内尔说。

“科迪勒拉山顶哪有可以生火的东西呀!”穆拉第带着怀疑的口吻说。

“既然屋子里垒有炉灶,外边就一定可以找到用来生火的东西。”少校肯定地回答。

“麦克纳布斯说得有理,”哥尼纳凡爵士说,“你们先安顿一下,准备晚饭,我去找点柴火。”

“我和威尔逊陪您去。”巴加内尔说。

“要我去吗?”罗伯特爬起来问。

“不!小伙子,你不能去,你得好好休息。别人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可你已经像个大人了!”哥尼纳凡说道。

哥尼纳凡、巴加内尔、威尔逊走出了小屋,此时已到傍晚6点。虽然没有风,但寒气刺骨。天色转暗,太阳正以最后的一丝光辉抚摸着高原上的峰峦。巴加内尔看了下气压表,零下4度95分。现在的高度为11000英尺,比勃朗峰只低3000多英尺。假如攀登这些山也跟登瑞士阿尔卑斯高峰一样困难重重的话,那么,遇上飓风或旋风时,谁也别想爬过这新大陆的屋脊。

哥尼纳凡和巴加内尔来到一堆白斑石的高地。左顾右盼,四下观察,发现他们正处在科迪勒拉山层峦叠嶂的最高峰,这里长年白雪皑皑,天寒地冻,能见度可达40多英里。东边,山坡平缓,不是太陡,可以轻松地走下去。骡队的雇童打这儿过时,一阵风似的就溜下去了。远处是一座座石堆,乱石从冰山上脱落下来,在这里排成了一行行,层层叠叠。夕阳西下,科罗拉多流域已经沉没在黑幕之中。地面上峰峦叠嶂,连绵起伏,整个安第斯山东麓都笼罩在暮蔼之中。西边,支撑着峰峦的嶙嶙弓形石壁依然沐浴在彩霞的余晖中。一眼望去,岩石和冰山被夕阳涂上了一层霞光,让人心旷神怡。北边,峰峦起伏,影影绰绰,仿佛是用颤抖的手握着画笔画出的一条朦胧而富有弹性的曲线。但南边相反,景象瑰丽壮观,愈近黄昏,愈显灿烂。放眼朝荒野的托比多河谷望去,可以看到安图科火山。离那儿两英里处就是火山口,像一只硕大无比张着大嘴怒吼的怪兽在怒吼,又宛如《圣经》中描述的长鲸,喷出炽热的浓烟和奔流不息的褐色火焰。四周的峰峦都仿佛着了火似的,白热的石雹、暗红的烟雾、火红的熔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万花筒。随着夕阳的余晖渐渐收敛,火焰不断加强,闪烁出阵阵耀眼的光芒,射在那一望无际的盆地上,到处布满了强烈的光环,而太阳这时就像一颗陨星,在天边的暗影里缓缓隐匿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