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阿纳瑞斯(第2/15页)

在接下来那个千年里,他们的发现通过望远镜得到了证实。安斯霍斯成了阿纳瑞斯星球最受关注的地方;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的降落地点正是介于山脉和海洋之间的这片绿地。

不过,他们发现阿纳瑞斯伊甸园其实是一片干冷多风的地带,这个星球的其他地方则比这里还要糟糕。这里生命进化的最高形式只是鱼类和无花植物。空气很稀薄,跟乌拉斯星球上那些海拔非常高的地方一样。这里要么烈日炎炎,要么寒风刺骨,总是尘土飞扬。

初次登陆两百年之后,人们对阿纳瑞斯进行勘探,绘制地图,进行实地考察,不过并没有人移居到这里来。在乌拉斯富饶的水岸地带有着充足的空间,为什么要迁居到一片荒凉的沙漠里去呢?

不过,这里的矿藏得到了开采。由于第九个千年期以及第十个千年期早期的那种劫掠式开采,乌拉斯的矿脉已经枯竭;随着火箭技术的进步,比起从低品位矿石或海水中提取矿物,到月球上去开采那些必需的金属更为经济。乌拉斯纪年10-738年,人们在尼希拉斯山脚,也就是昔日安斯霍斯的所在,建起了一处居留地。人们在这里开采水银,这个地方被称为阿纳瑞斯镇。其实这不能算一个镇,这里没有女人。男人们到这里来服役当矿工或技术员,两三年后回返家园,回到那个真正的人的世界。

月球及其矿藏归世界政府理事会管辖,不过在月球的东半球,舍国搞了点儿小动作:开辟了一个火箭基地和一处居留地,居留地里住的都是金矿工人及其家小。那些人是真正地生活在月球上,不过此事只有他们的政府知情。10-771年,舍国政府垮台,有人便借此机会建议世界政府理事会将月球转让给世界奥多主义协会——在他们彻底颠覆乌拉斯的法律权威和国家政权之前,拿出一个星球来收买这帮人。阿纳瑞斯镇上的人都撤离了,混乱之中的舍国也匆忙派出了最后两艘飞船去接回那些金矿工人。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回归,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爱上了这片荒凉的沙漠。

世界政府理事会赠送给选择移居的奥多主义者们十二艘飞船,此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些飞船在两个星球之间穿梭往返,将上百万名选择了新生活的人们送过了那道没有水的深渊。随后港口关闭,不再接受外来移民,仅对贸易协定允许进入的货船开放。当时,阿纳瑞斯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万,名字也改成了阿比内,这个词在新社会的新语言中意为“头脑”。

在奥多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中,地方分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她自己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一个社会成为现实。她认为不必对社会进行去城市化,同时也指出,一个公社的规模自有其局限,这种局限取决于一个公社对其基本食物及能源直接供应区的依赖程度。她认为,所有公社之间都应当有通信及交通网络,这样物资及思想才能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流通,同时也能便利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使所有的公社之间都可以进行物资交换。不过,这样的网络管理并不是自上而下的,其中没有控制中心、没有首都、没有那种永不停歇的官僚机构,也没有哪个个人想要成为老板、统帅或是国家元首。

不过,她的这些设想是以乌拉斯的富饶土地为基础的。在贫瘠的阿纳瑞斯,因为资源稀缺,各个公社只能四处分散,而且不管人们如何克制,大部分的公社还是不能自给自足。哪怕他们已经极尽克制,甚至只维持着生活的最低限度。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可能倒退回前城市化、前工业化时期的部族生活状态。他们很清楚,现在这种无政府主义状态,其前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有着复杂多样的文化、稳定的经济以及高度工业化的科技,这种科技保证了高效的生产和运输。虽然各个居留地之间相距遥远,他们还是构建了复杂的社会结构。他们先修建了道路,随后是房屋。各个地区之间彼此交换各自特有的资源及物产,通过错综复杂的过程实现平衡——生命、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生态中特有的多样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