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地大冲撞(第2/9页)

02.

萧菁坐到了父亲的对面。

以前,父亲很少谈及他当年的英雄事迹。即使萧菁很刻意地问起,父亲也不会正面回答。心情好的时候,他会笑嘻嘻地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心情不好时,他会板着脸说:“去看电影吧,里面什么都有。”

父亲说的裸眼3D电影名叫《天地大冲撞》,描写了2036年一颗名叫“毁神”的小行星即将撞向地球时,一个人类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电影开头就告诉观众:这是根据超级大英雄萧瀛洲的真实事迹改编的。是的,“里面什么都有”:毁神星来之前,人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好像生活在传说中的极乐净土;毁神星的消息一传开,顿时净土变地狱,处处生离死别;最危急关头,超级大英雄萧瀛洲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解世界于倒悬……

小时候萧菁很喜欢看《天地大冲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她甚至觉得电影里的主人公更像她的爸爸。呵,“他”是那样阳光,那样乐观,那样英勇无畏!反观爸爸,倒显得普通,乃至有些阴郁。父亲并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擅长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萧菁看过很多次演讲前父亲紧张得手足无措的样子;父亲也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温柔多情,当父亲和母亲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时,他爆发出来的冲天怒火往往令人吃惊。最关键的是,拯救地球的时候,父亲并没有结婚,结识母亲是五年之后的事情了,而在电影里,在当着全世界的面拯救了全世界的同时,“他”就为自己赢得了貌美如花的心上人。

母亲很不喜欢看《天地大冲撞》,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情节吧。越长大,萧菁也越发讨厌这部电影。一开始,她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只觉得莫名的讨厌。后来,她听闻了许多对于毁神星事件的质疑,其中一些说法有根有据,颇有说服力。“整个毁神星事件最大的问题就是巧合太多了。”质疑者说,然后举了一大堆问题进行分析:“比如时间上存在种种疑点,比如核导弹的威力根本不足以炸毁来袭的小行星,比如凤凰号的燃料根本不够飞到毁神星附近,比如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发现来袭的毁神星,比如根据一份历史研究资料,毁神星根本不会在2036年撞击地球。”听得多了,萧菁心底的疑惑也日渐加深了。

萧菁也搞不清楚,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怀疑父亲的。但她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刻意回避讨论那个问题,即为什么我们一家人都讨厌这部以父亲为人物原型表现父亲拯救世界的灾难片?答案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父亲的话只说了一半,他说:“里面什么都有。”后面半句话是:“唯独没有事实。”

如今,父亲说他要说出全部的事实,萧菁毫不奇怪。她看着父亲苍老的脸,静静地聆听着。

03.

“五年浩劫”之后,靳灿创建的国际科技志愿组织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同时也是最大的推进科技进步的力量。在大搞基础建设的同时,非常有远见的国际科技志愿组织并没有忘记航空航天技术。尽管这项技术与当时的吃饭、住房、交通等现实问题关系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却是至关重要的。

萧瀛洲是国际科技志愿组织招募的第一批21名宇航员之一。经过一年的特训,这批宇航员中,只有三个人合格,其中萧瀛洲获得了教官“性格沉稳坚毅,又不失灵活,适合当宇航员”的最高评价。2035年1月,萧瀛洲独自乘坐曙光号宇宙飞船在文昌宇航基地由长征五号乙火箭送入近地轨道。这是“五年浩劫”之后,人类进行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实验圆满成功。当时,萧瀛洲只有19岁。

“那其实是一次冒险,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以我的生死作为赌注的豪赌,而我唯一的筹码就是我的运气。”父亲说,“所幸,在绕地球飞行了两天之后,我乘坐返回舱,掉进了南海,安全地回了家。”因为造成“五年浩劫”的铁族是人工智能,所以“浩劫”之后,反科技的力量特别强大,国际科技志愿组织急切地需要一个正面的科技形象。“他们选中了我。”父亲简单地说,“但实际上宣传效果并不好。当时,根本没人关注这件事。知道的人都说,这有什么?不过是把别人早就做过的事情又重复了一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