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分水岭时刻 第四章(第4/8页)

那父亲转身,看到哈里。哈里举起菊花气枪,叫道,“别过来,爸爸,不然我开枪了!”

邓宁挥舞着血淋淋的锤子,冲向男孩。哈里朝他开了一枪(我仿佛听见气枪咔嗒的声音,尽管我从没玩过气枪),然后丢下枪朝他跟图加两人的卧室跑去。图加已经死了。他爸爸进来时忘记关前门了,某个地方——“听起来有1000英里之外,”门卫写道——传来邻居们的喊叫声,和讨糖果的孩子们的尖叫。

要是老邓宁没有被翻倒在地的摇椅绊倒,他肯定也会杀死仅存的儿子。他爬着,站起身,跑到小儿子的房间。哈里往床底下钻。他爸爸把他拖出来,照着脑门猛击一下,要不是他爸爸的手从沾满鲜血的锤柄上滑了一下,哈里必死无疑。

锤子没有劈开哈里的头颅,却在右耳上方锤了一个坑。

我没有死掉,不过也差不多了。我不停往床下钻,根本感觉不到他正在猛砸我的腿,砸断了四个地方。

正在这时,街区里一位带着女儿挨家挨户讨糖果的男子跑进来。看到客厅里的恐怖场面,这位邻居急忙抄起厨房木炉边工具桶里的灰铲。邓宁正要翻开床,扯出血流不止、几近昏迷的儿子,邻居朝他脑后一记猛击。

之后,我跟埃伦一样失去了知觉,不过幸运的是,我醒了过来。医生说可能要给我截肢,但后来没有这样做。

是的,他保住了腿,后来成为里斯本高中的门卫,是一届届学生中著名的“蟾蜍哈里”。孩子们要是知道他变跛的原因,会不会友善一些?

可能不会。尽管青少年情感脆弱、容易受伤,但还不善于同情别人。同情心要到年纪稍长时才会产生,如果它终究会产生的话。

“1958年10月,”阿尔用他狗吠般的声音说。

“这算不算是个巧合?”

我记起我对少年版弗兰克·阿尼塞讲起过的关于雪莉·杰克逊的故事,笑了。“有时候雪茄只是一阵烟雾,巧合只是巧合。我知道的是,我们正在谈论另一个分水岭时刻。”

“我在《企业周刊》里没找到这个故事,原因是?”

“故事没有发生在这里。发生在德里镇,缅因州北部。哈里康复出院以后,去了距德里约二十五英里的港湾镇,跟叔叔婶婶生活在一起。

他们收养了哈里,看着他在学校里明显跟不上,他们就让他在家庭农场里干活了。”

“听起来像《雾都孤儿》里会有的故事。”

“不,他们对他很好。记住,那时候没有补习班,‘精神障碍’这个词还没被造出来——”

“要知道,”阿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说。“那时候,‘精神障碍’意味着你不是个蠢货、笨蛋,就是个十足的糊涂蛋。”

“但他那时候和现在都不是笨蛋,”我说。“不是。我想他顶多是被吓傻了,你知道吗?是心理创伤。他得花很多年才能从那晚的经历中恢复过来。他恢复过来时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了。”

“至少到他重返学校拿普通教育发展证书时才恢复,可那时他已经人过中年步入老境。”阿尔摇了摇头。“真是浪费了。”

“别扯了,”我说。“美好人生永远不会被浪费。

他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好吗?对。我能让这事儿发生吗?从昨天的情况来看,或许我能。但问题的关键真的不在这儿。”

“那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对我来说跟卡罗琳·波林的例子非常相似,那个例子已经证明:是的,你能改变过去。不,当你改变过去时,世界并不会像气球一样爆炸。你能帮我倒一杯新煮的咖啡吗,杰克?你给自己也倒一杯吧。是热的,你看起来也需要来一杯。”

倒咖啡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甜面包。我给他拿了一个,他摇摇头。“固体事物下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