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出招(第2/3页)

是夜城中宵禁,满街巡逻。

自先帝治平天下后,京畿防卫严密,盗贼甚少,亦从未有过这般阵仗,出动禁军大肆捉人。如此大张旗鼓地折腾了整夜,便是寻常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都被惊动,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偏巧禁军口风甚严,当日并未透露内情,惹得人心惶惶,夜不安枕。

到得次日清晨朝会过后,才算有消息传出。

原来是镇国公府仗着军功累累,不满皇上处置兴国公、废除太子妃的事,暗中联络京畿守军和禁军,意图谋逆杀入宫中,裹挟太子篡权夺位。后来走露风声,被时相察知,迅速暗中查访,昨日出动禁军,便是搜捕军械和逆贼。

刑部连夜审问后,涉事的僧人管事皆已招认。

今晨朝会上,由时相亲自奏禀此事。

消息传出,满京城霎时哗然。

镇国公府章家的名声,便是三岁小儿都知道——

原是传袭数代的陇州望族,当初手握雄兵镇守陇州,在天下烽烟四起时,为护治下百姓免遭战火,早早与当时势如破竹的先帝联姻,俯首称臣,并捐出钱粮无数,堪称义举。其后随先帝平定天下,剿平叛贼,先帝登基时亲封八位国公,章家兄弟位列三席,足见功劳。

再后来,章家兄弟镇守边关,熬住塞外风沙之苦,护百姓安然。

数年之前,更是举兵收复被占走许久的失地,族中男儿前赴后继,战死无数,以满腔热血换得海内升平。最初受封的两位国公爷里,老定国公战死沙场,老镇国公一生戎马负伤无数,以高龄杀敌夺城,落了满身的伤,不久后不治而死。

老子英雄儿好汉,两位国公爷为国捐躯后,得朝廷厚葬,他们的儿子仍坚守边关。

这些征战杀伐的热血故事,耳熟能详。

是以哪怕章家地位显赫,门下管事仆从皆比别处骄横,也屡屡有仗势欺人的事发生,甚至有章家贪贿敛财、卖官营私的传闻流出,除了那些苦主外,多数人都不以为意,甚至并不相信——毕竟,章家那些门客并未欺凌到他头上,敛财贪贿也只是传闻。

比起章家的赫赫军功,这点传闻算得什么?

茶余饭后谈及,百姓口中夸赞的,也是领兵杀敌、扬名四海的章家兄弟,却忘了猎猎军旗之下,不止有章氏将领,更有无数默默无名,拿血肉扑向敌军的寻常男儿。一将功成万骨枯,收复失地、镇守边关的功劳,不止有章氏热血,亦是无数血肉铸就。

但于寻常百姓而言,章家出了战神,威名赫赫,府中女人的尊荣也是男儿热血换来的。

是以在此之前,谈及章家时多是称赞。

直到整夜的提心吊胆后,章家意图谋逆的消息传出,百姓才知,原来章家在煊赫战功之外,还包藏如此祸心。且此事是由时相亲自查办,时从道不止在朝中德高望重,在京城百姓间亦有口皆碑,加之昨日搜出军械时,许多人亲眼所见,消息令人信服。

一时间风向骤变。

曲园之内,魏鸾听得这些动静时,反倒轻舒了口气。

永穆帝行事多半是谋定而后动,能如此利落地查缴军械,想来是筹谋已久。

章家摊上此等罪名,定是要狠狠栽一回的。

只不知盛煜在外是否顺利。

魏鸾瞧着远处的白塔,暗暗捏了把汗。

……

盛煜此行朗州,行事颇为顺利。

——否则永穆帝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迅速行事。

军械之事既已翻到明面,民间物议如沸,朝堂上更是群情激愤,哪怕昔日曾受章家恩惠之人,见着这动静,亦出言声讨,请以谋逆之罪论处。那些原本心存观望、随风摇摆之徒,瞧着章家屡屡受挫,都收了歪心思,不敢再听从章太后的指挥为章家说话。

永穆帝倒是四平八稳,以章家是先帝亲封的国公,率军征战于国有功为由,不急着定罪,只命刑部彻查,不得有半点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