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回国(第3/4页)

“我当然有想过,我就一直想做哈里森·迪拉德。”苏祖接过话筒笑了笑,指着身边的刘阳宇道,“可是阳宇哥一直不给我机会。”

话一说完,旁边的刘阳宇顿时就笑得合不拢嘴,而那名提问的记者,却一时愣在了那里,显然没听明白苏祖的回答。

苏祖看着提问记者的表现,也没有继续跟着解释,事实上这几年他除了成绩的压力之外,还有来自对内对外一些要求他兼项的压力。

比如跳远和三级跳这些项目,主要的教练都有多次提出过,让苏祖来试一试,毕竟顶尖的运动员难寻,如果苏祖能够在这个项目上夺得金牌,不,拿牌是奖牌,都会引起众人的关注。

像如今的短跑一样,在国内已经开始大热,重视程度,人才涌入远远超过了其他项目。

而苏祖自己头脑再清晰不过,他是田径运动员,短跑运动员,在外人看来他在短跑领域几乎是达到了极致,但他明白,完全没有。

而且从荣誉的大满贯上来说,他现在还没有奥运会个人项目的金牌,而在牙买加闪电崛起之后,他想在奥运会和对方争夺金牌,挑战不是一般的大。

至于苏祖提起的哈里森·迪拉德,则是世界田径史上最为传奇的运动员之一,世界奥运会金牌得主,美国奥运名人堂入选者,詹姆斯E·沙利文奖获得者,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100米短跑和110米栏赛事中获得过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

在世界田径史上,能够跑100米和110米栏的运动员不少,彼此跨界的都有。比如贾斯汀·加特林最开始就是110米栏选手,但是两者都能够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则只有哈里森·迪拉德一人。

当然因为年代久远,哈里森·迪拉德参加的是1948年和1952年的奥运会,如果不是在体育行业浸润多年,几乎也不会有太多人了解。

但在美国田径界哈里森·迪拉德依旧极具声望,USATF就有专门以哈里森·迪拉德命名的体育奖项,用以表彰当年表现突出的体育运动员。

在结束大阪世锦赛后,美国田径方面的很多新闻消息就有报道,今年泰森·盖伊尽管未能拿到一二百米的金牌,但带领美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重返巅峰,将会是今年哈里森·迪拉德奖的有力竞争者。

……

结束了田管中心的世锦赛赛后新闻发布会,田径队的众人都短暂的分开,大家在魔都大奖赛开赛前有短暂的几天假期。

苏祖刚一离开田管中心,就跟着余亚玲直接上了车,前往京城电影制片厂。

一个多小时候,汽车抵达京城电影制片厂,两年前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制片主任夏驰已经等在门口。

“苏祖,恭喜你啊,你在世锦赛的比赛我全部都看了,表现真的是太棒了!”夏驰一上来亲切地握了握手,将苏祖迎了进去。

苏祖这一趟过来,就是两年前,夏驰曾经去找过他拍摄奥运会献礼片的事情。后面虽然拒绝了,但夏驰一直没有放弃,而且因为各种因素,当时献礼片的筹备上也晚了许多。

到今天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拍摄,夏驰再次联系田管中心和苏祖,请他能够在片尾露脸,拍摄几个镜头。

这是献礼片,苏祖如果有时间并不反感,当时拒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运动员,需要比赛需要训练。

而现在需要他完成拍摄的内容并不多,主要就是几个出场的场景,并且不是以正片的形式出场,而是在片尾的比赛和镜头呼应。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赴美国参加奥运的故事,参加的也是男子一百米和二百米的比赛。

当时刘长春因为一路长途的海上漂泊,实力严重下降,但是,刘长春坚持要跑出中国人的骨气,跑出中国人的尊严,以“参加比竞赛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站上了跑道,参与了比赛,尽管未能获得名次和奖牌,但这种精神从那时候开始就鼓舞了后来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刘长春则投身体育事业,为后世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人才。